竞赛单元:推崇新秀,好莱坞闪开
前不久,国内媒体不无揶揄、煞有介事地报道:本届东京影展美国影片集体缺席。 仿佛缺少好莱坞参与的东京电影节一下子成了二流电影节似的。这种观念只能暴露当事人的无知,恰恰相反,拒斥了好莱坞的东京影展非但没有黯然失色,反而更熠熠生辉。
作为好莱坞在东方的最大市场,日本从来不缺少好莱坞电影,每周的票房排行榜,好莱坞作业永远榜上有名。然而东京电影节毕竟不能与电影市场同日而语。年轻的东京电影节,当然无法媲美威尼斯、戛纳、或者柏林电影节,却在以其为榜样。它的创建初衷,承袭了欧洲艺术电影节的理念--崇尚艺术至上,以作者电影为本,致力于艺术电影与商业片的分化。并倾向于扶持新人新作。首要的前提,就是与好莱坞作坊的功利主义势不两立。
东京电影节自然无法像威尼斯、戛纳那样纠集世界一流大师的新作,但也没有像釜山电影节那样自娱自乐。本届电影节同往年一样严格控制着电影国度的配额与比例。电影节心脏环节“竞赛单元”的15部入围片除两部由日本制造之外,皆来自其他国度。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非商业性质的新作多半出自新秀之手,有些甚至是导演的处女作。例如来自澳洲的参赛片《2:37》的导演姆拉利·K·塔尔利年仅21岁,而在他开拍本片伊始才19岁。总之,这些影片尽管水准目前仍然值得商榷,多半是小制作,却毋庸置疑都是清一色的作者电影。“金麒麟奖”的十万美元奖金,将助之新导演拍摄下一部作品一臂之力。
一方面为了公平起见,一方面也由于导演自身的追求,东京电影节绝不会有本国大师的作品出现在“竞赛单元”。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部部参展而不参赛是最好的例子。本届参赛的两位日本导演阪本顺治(《魂生》)和山下敦弘(《松之根乱射事件》),分别是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末出道的独立导演。可以说很好地反映了日本个性派作者影人的风貌。
不过,本次电影节“竞赛单元”其实也有大师驾到,他就是来自韩国的作者电影人洪尚秀(《海边的女人》)。洪尚秀是戛纳的常客,作品曾几次入选戛纳竞赛单元--尽管每次都铩羽而归。今年新作《海边的女人》罕见地未能角逐金棕榈和金狮,却使今番东京影展蓬荜生辉。显而易见,如果洪尚秀发挥了以前的水准,该片极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有趣的是,洪尚秀放弃釜山而参赛东京影展,再次见证两个电影节的高下与价值。
同往年一年,华语电影继续在东京电影节大放异彩。三部中国电影--《狗咬狗》、《十三棵泡桐》、《考试》入围“竞赛单元”,占据总数额的五分之一。按照往年的惯例,定会有所斩获。
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请来了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其他评委包括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印尼导演加林努格罗、美国制片人威廉·麦肯尼克、因《艺妓回忆录》增加了国际号召力的日本女优工藤夕贵、以及去年复出影坛的实力派导演柳町光男。
(责任编辑:微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