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与音乐节联合举办“走进音乐世界”北展开讲 音乐教授称—
严肃音乐必须“听得懂”的人才能欣赏吗?专家对经典乐曲的解读一定权威吗?昨天在北展排练厅,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教授面对40位家长和他们的孩子,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讲演如何走进音乐的殿堂,怎样去欣赏莫扎特的音乐等问题,激起了家长和孩子的强烈兴趣。
这次《走进音乐世界》公益讲座由本报与第9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基金会合作举办,10月12日上午开始报名,到中午就报满了。“直到昨天,还不断有家长打电话来报名。本报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基金会策划这一报名活动,就是为了能够在音乐节期间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切实为音乐普及做些实事。”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讲座伊始,周教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不懂严肃音乐,就没有资格听吗?他举例说: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描述一个美国人穿过广场,走过一家敞开门的咖啡屋,上了桥,过了河。这样的内容即使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也有大半的人听不懂。因为音乐没有造型性和语义性,因此它无法直接传达形象的内容。“也就是说,”周教授说:“听不懂音乐不是观众的错。”
不过他话锋一转:“音乐真的不能传达造型性和语义性的内容吗?”他在现场放高音和低音,小朋友们很快就指出哪些乐段表现明快的情绪,哪些让人想到压迫和“坏人”,哪些就像是大海,哪些则是“薄荷糖”。
“这就是联觉!”周教授总结道,从高音想到薄荷糖,从低音联想到大海,音乐依赖的是人的联觉,至于内容,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作出解读,何必因异于“专家”的解释而把自己关在音乐殿堂的大门外呢。
如此深入浅出的分析激起了听众们的兴趣。孩子们个个听得很认真,遇到周教授布置的“我来做作曲家”等小游戏都把手举得老高。
“这是我希望做的。”周教授对记者说:“就是想让更多人能接受艺术的熏陶。”讲座结束后,主办方立即同周教授约定,明年音乐节再来做讲座。此次到现场的听众们还得到了昨天和今天在保利剧院举行的莫扎特专场音乐会的演出票。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