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韩国电影界,对“缩减配额”的反对成为影人和政府之间的突出矛盾,但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的“大势所趋”之下,这些导演和演员所做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无效反抗”,就像当年那场轰轰烈烈地“光头运动”一样,成为韩国电影的一段历史。
他并不刻意怀旧,可作品依旧清新动人
长达一个小时的专访,虽然大家语言不通,需要借助两个翻译才能基本听明白对方急欲表达的“深刻主题”,但从金大胜的言语、动作里,仍然能感觉到他的那种快意,这种快意,来自于双方的坦诚与对电影的热爱。
这次的开幕影片《走向秋天》是金大胜的第三部作品,之前的两部作品,因为取材与立意上的前卫新锐,奠定了他在韩国电影界的位置。问这位作品里常会表现社会事件、同性恋情等话题的导演,为什么会拍《走向秋天》这样一部作品,他的回答简单又掷地有声:“我是为了提醒国民,不要忘记痛苦的过往。”在《走向秋天》中,1995年6月29日真实发生在韩国的建筑物突然倒塌事件成为影片的主要背景。那起毫无预兆的事件让502人失去了生命、6人失踪、共937人受伤。金大胜表示,自己选择这场悲剧做为贯穿影片的线,动机就是想让自己这个苦难民族不要忘记痛楚,让国民记得曾经的伤痕。
这或许是每个韩国人血脉里流淌着的主要元素,虽然影片场景一如那些曾风靡亚洲的韩国电影,清新自然,充满怀旧气氛,但在这份清新与怀旧背后,却又有着一个导演甚至一个民族的心计与沉重,也更能让海云台开幕式会场上的那两万名韩国观众引发共鸣。
金大胜的电影总是伴随着新鲜和创意。曾经的处女作《爱的蹦极》完全打破了韩国爱情片的格局,而第二部作品《血之泪》更是完全颠覆了韩国的历史剧形态,而这第三部,既是往日作风的延续,又是新鲜风格的开始。
他喜欢中国电影,却又不打算去着力表现
金大胜应该很善于表达,虽然语言的障碍一次次阻止着他的健谈。谈起中国电影,金大胜表示,无论是张艺谋(张艺谋新闻,张艺谋说吧)陈凯歌早期的作品《红高粱》、《黄土地》,还是新锐导演贾彰柯和他的《小武》,他都有了解。在他心中,中国的好导演、好作品太多,所以无法一一道来,但被问道是否会因此而与国内导演合作,拍中国的体裁时,他表示,自己很希望能和中国电影人交流沟通,但应该不会涉及这一体裁——“因为我没有那样的生活经历,不懂不了解,我只会去表达我所熟悉的东西。”
对于“商业电影”,金大胜有所排斥,“如果一步影片全是投资人,制片方说了算,导演的意愿就会被抑制,就很难在其中有所作为,这样的电影,在表达上就会出现障碍,就无法创新。”很明显,虽然作品新锐,但在骨子里,他还是一个“老派”与“传统”的人,对那些“国际上很时髦”的电影运作手法保持着抗拒心理。
其实一个金大胜,就是一个韩国电影人的小小缩影,在搜狐娱乐报道团赴韩短短几天的行程里,大家最有感慨的就是如此——韩国的影视,因其特别的风格而受到亚洲观众的青睐,但韩国的电影人,骨子里却还完全是保守主义,一面,他们借着“韩国电影新浪潮”之风在亚洲各地攻城拔寨,另一面,却是一种对传统的坚守,对新生思潮的抗拒,他们一面在各种各样的夹缝中被动妥协,有意无意被动着去接受和改变,另一面,却是对本民族传统深深的敬意以及家国大事满腹的热情关怀。也许正是血脉里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让他们的电影工业,迅速崛起,才让他们的每一部作品,因其真实与悲怆而值得感动与怀念。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微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