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热钱围攻的中国电影
王朔的说法,拍大片,乃至拍小片投资都不赚钱,但拍片子的人赚了钱。这点有陈逸飞为证,若非心疼自己画画挣的钱被剧组大把地糟蹋,他也不至于翻脸。
如此的财务状况却挡不住民间资本的热情,业内有人说靠的是“晕”,也就是“忽悠”。《东京审判》便是“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的例子。导演高群书被一个圈内人“忽悠”,和另两个指望靠电影短期挣钱的圈外投资人拍起了片子,结果,作为影片出品人的圈内人分文未掏,两个投资人掏了400万元,最后逼得两个人要疯了,每天口口声声要跳楼。后期已经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高群书终于没能抵住两位投资人的厮磨,答应接手后面的资金来源,从自己口袋里掏出200万元,再加上朋友的200万元,才补上剧组的资金缺口,让影片草草收场。
“忽悠”似乎只限于小制作,大片的投资人却无需“忽悠”。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拿到一份《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时,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41亿,这么少?”他看重的是中国13亿人口庞大的娱乐市场潜力。41亿元是2004年中国市场的总量,一系列大片的加盟使当年国内票房达到15亿元,比上一个年度增加了50%,国产片占到总票房的55%,首次超过了进口片。但这一数字,还不及美国百亿美元电影票房的2%,和我们经济发展速度也不适应。2005年我国电影票房超过了20亿元,国产片再次超过进口片,比例升至60%。仅从数字上,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大片的价值。
电影市场上民间资金涌动,大片密集出现正发生在这两年,完全得益于2003年广电总局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被誉为“开禁令”的《规定》中,电影制作、放映环节基本放开,发行环节则大幅开放,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资本(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民营影视公司终于获得了和国营制片厂一样的身份。该规定从2003年12月1日实施,但闻风而动的民营制片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主力。当年民营资本投资电影96部,占全年140部国产电影的68%;当年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有近80%是民营公司参与发行创造的。2003年第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国产大片《英雄》出炉,创下了2.5亿元票房的“神话”,更为蜂拥而入的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暴利的想象。《英雄》筹拍,“新画面”除了银行借款还有大量海外融资,靠的是张艺谋的声誉。随后,国际资本不期而至,不是他们找投资,而是投资找上门来。
拥挤在娱乐市场周围的既有民资,又有国营资本,还有风险投资。2005年的最后一周,《夜宴》投资人华谊兄弟完成了它的第三轮融资,华谊兄弟的身价大增,用了不到10%的股份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融资。而1年前,同样是这时候,同样是10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Tom获得了35%的股权。风险投资作为国资与民资之外的另一种力量正改变着影视娱乐业的格局。地产大亨也加入到这一轮圈地中,万科曾经出资拍摄过电视剧《空镜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今典集团、财富地产也曾经投资过电影。国营资本更抛出这轮圈地中的大手笔。《卧虎藏龙》、《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孔雀》等有影响力的影片让保利华亿在圈内声名鹊起。这几年,华亿加速影视资源整合的步伐,先后入股英达(英达新闻,英达说吧)的英氏影视、赵宝刚的鑫宝源,并涉足发行、广告、经纪等业务,华亿的产业模式开始成形。世纪英雄则是由中信文化传媒集团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并由“中信传媒”控股的电影投资企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总经理韩三平与艺术总监陈凯歌(陈凯歌新闻,陈凯歌说吧)组合搭档。
好莱坞更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跑马圈地的时机,2005年,索尼旗下的哥伦比亚公司与华谊兄弟拍有两部影片,《可可西里》和投资1.5亿元的《功夫》。北京索尼影视与中影集团共同组建公司,由此,索尼公司将投资领域拓展到电视剧及电视栏目。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维亚康姆公司,则早在2004年就与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签署协议,合资组建了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韩国好丽友集团计划与北京新影联联合,2008年之前欲在北京投资2亿~3亿元人民币,新建5~8家影院。
如此密集的资金,唯一的出口似乎只有大片,只有那几个导演。实际上,“少数量,大产出”也正是面对新媒体的挤压,好莱坞找到的救命稻草。还记得《泰坦尼克号》么,一部成本2亿美元,全球票房18亿美元的电影。1997年底《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同时也开启了巨片暴利的闸门,随后的《魔戒》和《哈利·波特》系列,每一部成本都不超过2亿美元,但部部票房接近10亿美元。历史上最赚钱的片子,竟有9部是近10年的电影,只有1993年拍的《侏罗纪公园》算例外。
生逢其时的中国大片制作者一定会思考,是什么使得大片像摇钱树一样为制片方赚得如此优厚的暴利。他们一定知道,秘笈无非有三个:一个是大制作,制作出只有影院里才能感受到的音画效果,这点,从《英雄》到《夜宴》,三大导演无不用其极。第二个秘笈则是品牌,是续集。拍续集票房有保障,好莱坞因此有了《火焰杯》、《阿兹卡班的囚徒》、《双塔奇谋》乃至《星球大战前传》等等一系列票房奇迹。第三个秘笈则是想象力,那些魔幻类型的片子,出一部赚一部。据《福布斯》的排名,史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是共6部的《星球大战》系列,盈利高达35亿美元。
只可惜,大制作的资金我们有了,音响和画面有了,缺乏的恰恰是最关键的——想象力。“文革”摧残了整整一代人的想象力,至今影响不绝。
(责任编辑:宋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