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上海首部中英双语演出的话剧《李尔王》将于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上演。该剧由著名演员周野芒和英国演员大卫.叶联合主演,届时,中英两国演员将用各自的母语进行演出。此外,在之后的11月、12月,《李尔王》将展开在英国各地的巡演,目前部分《李尔王》英国巡演点的票已告罄。
“李尔”从国王到富商
《李尔王》是继《威尼斯商人》、《奥塞罗》、《麦克白》之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手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推出的第四部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尝试了纯引进、到合作演出等模式后,这是首次尝试全方位的合作方式,不仅在制作班底上进行合作,在演员阵容上亦是中西合璧,舞台上中英演员各占一半。对于这道中西结合的大餐是否能对上海观众的口味,导演谢家声自信地说:“莎士比亚剧作的魅力不分古今中外,总是能震撼人心。”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根据它改编的作品不计其数,如何能在众多改编版本中独树一帜,是该剧主创最为重视的问题。谢家声告诉记者,这一次他们要把“李尔”从一国之君变身为国际商业帝国的霸主,把故事的背景从古代的英国挪到未来的中国,“我们这个版本中的‘李尔’是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他在商界的地位相当于李嘉诚。全剧开场就是‘李尔’在进行一次视频会议,决定如何将自己的帝国分给三个女儿。于是,数百年前‘李尔’的宿命无可逆转地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探讨两代人思想鸿沟
舞台上三块玻璃屏风简单地围起,父亲穿着象征儒家文化的中国式长衫,他的私生子则穿着苏格兰式样的前卫短裙……谢家声说:“这个戏里有很多矛盾对立面,阴阳、男女、软硬、人工和自然……观众在戏里既能看到两辈人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也能看到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然而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却又能和谐共存,就像莎士比亚当然不会信孔夫子,但他的故事里却又有些东西和儒家思想相通。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大家在其作品中阐释的一些人生哲理,往往是有共通之处的。”
出生于香港的谢家声6岁时就被家人送去英国读书,对于中西文化的碰撞和父辈子辈的思想矛盾有深刻体会。他坦言,尽管改编后的《李尔王》剧本同样会出现原著中父女反目、主仆相对、父子相争等场面,也会谈到人们对于权力的贪婪和欲望,但他更希望探讨的是由于两代人思想上的鸿沟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他说:“父母和孩子有代沟这本来就是一个大问题,而对于大多数华侨来说,父辈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和他们的孩子在国外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更让两代人的沟通变得艰难,我在11岁的时候就已经不和爸爸说话了,我们的很多观念和想法一直到现在都还是差距很大的。”
中英演员合练巧沟通
谈到中英两国演员最初合作排练的交流问题,谢家声说:“真的非常艰难。中国演员听不懂英语,英国演员不明白中文,尽管大家都有完整的剧本,但排练时各讲各的,都不知道何时该接对方的话。”对此,主演周野芒和大卫•叶也不约而同地说:“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多练习才能找准对方的节奏,知道在哪一个点该接话头,用自己的眼神、音调和情绪甚至一些手势来互相提醒。”
此外,如何协调中英两地演员在表演风格上的差异也是关键。谢家声说:“我原本以为中国的演员因为受到俄罗斯的影响,可能在表演上比较严肃、规矩森严,可事实上他们的状态比英国演员还要来得放松,这让我挺诧异的。如今我要做的不是让他们放开,而是稍微收紧一些。”让谢家声头疼的是,由于客观原因,原本6周的排练时间如今缩短到5周,因此剧组的排练工作必须快马加鞭。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