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林奇获威尼斯终身成就奖
从1980年的《象人》、1986年的《蓝丝绒》到2001年的《穆赫兰道》,美国导演大卫·林奇树立了自己在当代美国非主流电影圈中的地位。作为著名的编剧和电视制作人,同时又是优秀的摄影师、漫画家、作曲家和书画刻印艺术家,大卫·林奇以其导演的身份,在银幕上无情地揭露了现实生活中黑暗和极端暴力的一面,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今年9月6日,大卫·林奇在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10月9日,林奇在推出《穆赫兰道》五年之后的首部作品《内陆帝国》在北美上映。
从林奇到“林奇主义”
在自己位于美国洛杉矶的画室里,60岁的美国导演大卫·林奇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刚刚从欧洲旅行三个星期返家的他端着一大杯热牛奶咖啡,安详地坐在一张铝合金椅子上,似乎完全无视画室的水泥地板上四处散落着的发霉烟头。
环顾四周,林奇笑着说道:“这里比我想象中干净多了。”四处乱扔烟头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烟灰缸”被林奇给“坐”掉了———他屁股下那张铝合金椅子,从造型上来看活像是一只有扶手的烟灰缸。
奇形怪状的物件、昏暗的灯光、标志性的红色丝绒窗帘……这间阴暗、怪异、奇特的画室,无疑是拍摄林奇类影片的最佳场所。
从《蓝丝绒》的诡谲到《我心狂野》的极端暴力,从《迷失的高速公路》的混乱到《穆赫兰道》的梦魇,大卫·林奇这样解释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我的电影是有关困惑、黑暗的。你可以说它是真实的,也可以说它是虚无的。它不是一个梦,但也不是现实”。林奇不是好莱坞最有名的导演,但是肯定是最特别的导演,因此人们为他专门发明了“林奇主义”一词。
“触网”五年拍出新片
虽然已经于今年1月年满60岁,但是大卫·林奇希望自己永远当一个“新潮”的老头。在《穆赫兰道》之后的五年时间里,他将大量的精力与兴趣都投入到了互联网上,其热情程度是大多数年轻的电影人无法相比的。2001年,他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网站,在上面卖杯子、照片、原创音乐、小插图、动画片和令人听了心惊胆战的电话铃声。此外,他还不忘记在主页上每日发布天气预报。
在“触网”的五年时间里,大卫·林奇为自己的新片《内陆帝国》积累了足够多的灵感。他花了三年时间,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出了这部新奇但是并不完整的作品。“有时候我会忽然想到一个场景,就把它拍下来;想到另外一个,再去拍那个……我从不考虑各场景之间的关联。”这样断断续续的拍摄进行了三年时间之后,《内陆帝国》终于大致成型。
要是这部支离破碎、摇摇晃晃的作品是出自哪个电影学院学生之手,恐怕难以得到电影公司的垂青。不过,大卫·林奇就是大卫·林奇,他把《内陆帝国》交给了一家法国公司,只说了两句话:“我是用数码摄像机拍的。”“我都不知道自己在拍些什么。”这家法国公司还是无比荣幸地马上买下了《内陆帝国》。
五年前,正是同一家公司赞助了《穆赫兰道》。该片在2001年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上一经亮相,即得到一致赞赏,先后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及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并帮助大卫·林奇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30年来“最前卫作品”
《内陆帝国》在今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次亮相后,便被评价为是大卫·林奇自1977年的《橡皮头》之后,最为先锋、前卫的作品,也难怪这部电影到现在还找不到美国发行商。
从影片结构上来看,《内陆帝国》与《迷失的高速公路》和《穆赫兰道》有相似之处,均是同时发生在现实世界和主人公的意识世界之中,由于主人公在意识和人格上的分裂,因此电影在叙事角度上难以避免地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错乱。与大卫·林奇以前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内陆帝国》是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从剧情到视觉效果都可以进一步增强给观众带来的混乱感。
曾经出演过《蓝丝绒》和《我心狂野》的女演员劳拉·邓恩,于多年后再次出现在大卫·林奇的作品之中,扮演一名女演员。
在《内陆帝国》中,这位女演员得到了一个令众人垂涎的角色,但是随后得知,自己接拍的这部重拍电影是“遭到诅咒的”。电影的原始版本拍摄期间,男女主角双双遭到谋杀……电影里的电影和电影里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演员与角色本身结合在一起……深爱大卫·林奇风格的影迷们,不妨等着《内陆帝国》带来的又一次“林奇主义风暴”。(小桃/文) (责任编辑:老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