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这一部戏,在上礼拜六晚上,观众热烈掌声中落幕了,曲终人散,虽然余音袅袅,值得回忆的时刻也不少,但总是免不了要回想一下,为什幺戏剧这幺吸引我,吸引这些朋友,为了一个晚上的演出,大家花费这幺多时间,周末、晚上,排练,准备,活像大人用专业的精神来玩家家。
在芝加哥这些年,从开始看到「雷雨」、「日出」,到后来自己导演的「爱之旅」,「上流人家」、「求证」,以至这次和靳东生一起制作他主导的「玩偶之家」,
这幺一串的忙乎下来,而每次都会不遗余力的把它当成一个众人集体创造的艺术品,从角色的心路过程,细细推敲,从演员具备的才情和潜力去探寻,从舞台艺术各
方面的安排、互动,实验又实验,极力去编织在那两小时内最能让观众共鸣体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在生活里是极不容易这幺集中去体会得到的。在艺术的呈现下,
这样的体会、感动,可以很深刻,而发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剧院就是这个环境。
但是,还有。戏剧所能造就的不止这些。这六个剧,故事时代、人物、喜悲都完全不同:有的十二个角色,有的只有四个;有的高贵华丽、有的平素,有的轻松活泼,有的像剥丝脱茧,有的使人停不住笑,有的带观众深入人际关系的深沟┅┅为什幺这些完全不同的故事,却都能这幺吸引我?
慢慢的,当我把这几个剧,一个接一个的回想下来,我悟到其中不明显但颇有连贯的地方。
这些剧的导演和制作,都是以写实手法为经纬。从人(角色)内心的希望、企求为出发点,在命运作弄或逆境中,如何去追求自己的解脱,或找寻一点真实,来肯定
自己生存的意义。有的时候这个肯定在舞台上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像「求证」里的凯瑟伦。有的时候,这个真实,是要经过角色大半生才领悟到,像「玩偶世家」里
的诺娜。一百多年之前的这个故事,到现在还是可以让人去反思的。我们这次演出,采用了原剧本的结局,诺娜最后走掉了。有些其它剧场则把结尾改成一厢情愿的
快乐收场,诺娜又回到丈夫身边,但是条件是丈夫必须重新改变对待她的方式。她的勇敢离去,使从前的「主人/玩偶」关系决不能继续下去。不管她回不回来,她
和他以后的生命,已经打开了新的一页,有了新希望。有的时候,希望是要敢于破坏过去的社会制式、习惯、观念假设,才能重建的。
然而,有的时候,这种解脱是不能完全得到的。像「雷雨」、「日出」里的几个角色。舞台上的人物遇到命运的绝情,观众心中,为剧中得不到公道或应有的安慰,所感到的同情,就是对人道再次的肯定。观众心里为角色叫屈,为他们的不幸,盼望真理重现.
或者,像「爱之旅」中的三对夫妻,都有不快乐的其它追求或妥协,最后再度肯定自己幸福的所在。「上流人家」里的Peggy,从穷乡下到有钱人家来,
想学上流人家。而上流人家所依靠的财富忽然失去了,但在收养Peggy时仍然瞧不起她。最后Peggy更知道真诚朴实才是快乐之道,而毅然离去。
这些故事里,有的结果离去,有的回家,有的自绝,有的重新找到路。但是他们都在寻找快乐,寻找他们对自己、对周遭其它人的了解,以及在人生坎坷的旅途上,
不断需要作的种种选择。我们看剧,就是去发现舞台上的人们为什幺快乐,为什幺痛苦,以及为什幺作着那些选择。我们和他们共鸣时的感动,不管是喜悦还是哀
伤,愤怒还是爱慕,其中的体会,是文字不能完全形容的,因为那已经触及人类灵魂深处共同存在的道德基因了。从舞台上的人生,透过感动,我们其实已经进入到
自己人生的体会,和省思。
一出戏下幕了,好象西藏人小心翼翼用彩色沙粒在地板上编织的沙毯,完成之后,吹一阵风,一切都散去。但是,他们总会开始再去编织一块新的沙毯。另一
出戏也会开始。即使不在舞台上,就是在我们周围,我们也永不会停止,只要我们活着。戏剧和人生,就是这样相连。有趣的是,在现世生活里,有无数的戏被人演
着,有时还非得在戏剧里,才能找到一点点真实。或许,这就是戏剧迷人的地方吧?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