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大背景下,一大批红色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在全国荧屏上风起云涌,根据红色经典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一度占据了主导位置。然而这些红色经典改编剧引发的争议之声似乎大于叫好之声。 在年初的全国电视剧规划会议上,广电总局明确提出,“慎重拍摄红色经典改编剧”,这一会议精神则给红色原创作品提供了市场空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等投资的30集电视剧《爱在战火纷飞时》正是借此时机开机。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广电总局批准拍摄的红色题材的电视剧多达六七十部。但是随着《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苦菜花》等一批红色经典改编剧在社会上争议不断,由此引发了相关主管部门对此类电视剧社会效应的重视。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曾表示,这种红色经典改编剧存在着“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问题,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对并不熟悉那段革命历史的青少年观众影响很大。在今年的全国电视剧规划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发出了“慎拍、慎播红色经典电视剧”的通知。
对此,曾经参与过多部红色经典电视剧选题策划的制片人严从华表示,红色经典改编剧的争议实际上给红色原创作品提供了市场空间。由于涉案剧和古装剧的市场受到限制,而现实题材的作品创作难度很大,借着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档期,这类红色原创作品更容易被电视台购买,商业前景看好。
《爱在战火纷飞时》的编剧柳建伟认为,不少红色经典改编剧都存在着人物“脸谱化、模式化、教条化”的问题,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泾渭分明,不是绝对高大就是绝对丑陋,在信息多元化的电视剧市场环境中,这样的形象观众并不买账。因此在创作原创作品的过程中,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人物应该个性鲜明,情感饱满,《爱在战火纷飞时》中的主人公张世杰就具备这样的特点,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一反常态”出身豪门,在复杂的革命环境中行走于灰色边缘,在他的身上,既有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一面,也有任意妄为屡次违犯革命纪律的一面,和那些高大全的传统英雄形象相比,这样的“无名英雄”往往更能被观众接受。编剧史航也对柳建伟的观点表示支持,他认为,在红色经典的改编洪流中呼唤原创,特别应该包含对无名烈士的歌颂。
实际上,红色原创作品在电视剧市场上从未缺席,像《历史的天空》、《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爱在战火纷飞时》的制片人、曾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潘冬子的祝新运(祝新运新闻,祝新运说吧)表示,这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红色原创作品给“爱”剧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他说,目前红色原创作品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真实性会打折扣,现在的大多数编剧年龄都在三四十岁,对革命战争年代没有直观感受;其次是市场推广比较困难,因为‘红色经典’可以用原著作品做看点,但是原创作品打不了这张牌。”
但是红色原创作品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祝新运介绍说:“拿《爱在战火纷飞时》来说,在故事的编排上力求推陈出新。我们不仅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传奇,塑造一个极具争议的无名英雄,更把一个革命英雄与三个女人的旷世奇情以及宅门争斗与革命事业的纠结矛盾放置其中,给一部主旋律作品增加几分浪漫情怀和矛盾纠葛。这些符合时代特征的商业元素是红色经典所不具备的。”
(责任编辑:微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