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文化特约稿件,转载请标明来源
搜狐文化:http://cul.sohu.com/
搜狐文化新闻原地址:独家观点:新版“红楼梦”是献给“80后”的
自从重拍《红楼梦》的消息传出,娱乐江湖就开始升温,质疑的且质疑,怀旧的且怀旧(其实都是借红楼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而后的“全球海选演员”更让气氛达到了沸点,抢了超女风头,占了媒体地头,夺了看客眼球。借着红学热与怀旧风,一部2008年才能播出的电视剧,已经开始为娱乐GDP做贡献,新版《红楼梦》天生注定不平凡。
对重拍存异议的大致持以下两点理由,第一是87版《红楼梦》与83版射雕一样,都是不可复制的经典,一旦重拍,忠实于原著和87版还好说(87版即以忠实原著、亦步亦趋著称),至多不过是邯郸学步,而一旦走戏说路子甚至情色路线,那将是对87版《红楼梦》的严重亵渎;第二是由于喜欢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对87版播出时正值性朦胧期那代青少年来说,陈晓旭代表着他们青春时期的爱恋,并决定了他们一生对异性的审美标准,如果再去看别人扮演的黛玉,不啻于对自己青春爱情的背叛,这一“黛玉情结”,在我的朋友十年砍柴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
怀旧归怀旧,情绪化的反对派无法成为《红楼梦》重拍的阻力。麦克卢汉说过,当一种社会产物行将消逝时,它就变成了人们怀旧和研究的对象,《红楼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象征之一,人们对87版《红楼梦》的情感,也隐含了对那个一去不复返的年代的怀念。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不是拍不拍,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不值得讨论,目前需要探讨的是片子拍给谁看?谁来拍?拍谁?
拍给谁看?主流观众是谁?这是一部电视剧拍成功首先要搞清楚的。毫无疑问是要拍给80后,谁的地盘谁作主,80后是最具娱乐消费力一个群体,他们早已成为时尚的消费主流,俘获了80后的心,片子也就赢得了市场。更重要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片,如果拍给老大不小的怀旧一族看,新《红楼梦》永远无法成为经典,用87版的导演风格、演员阵容和拍摄手法,既无法讨好老观众,又必将失去80后。所以,“将片子拍给80后,拍出80后的经典片”,应该成为新《红楼梦》的战略方向,方向确定了,片子导演演员的风格定位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让我揪心的是导演。新版《红楼梦》的导演胡玫,导过《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忠诚》《乔家大院》等历史时政大片,是“政治预言家”学者何新的妻子。胡玫有着浓厚的大历史情结,她把握时代人物和政治事件游刃有余,但在表现儿女情长方面尚无成功案例。《红楼梦》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角恋,我最担心胡玫会把《红楼梦》拍成一部宏伟的史诗,一部叙述“三角恋背后的大时代,大时代背景下的三角恋”的鸿篇巨制,那《红楼梦》将失去其风流自在的神韵,也会为从不关心政治的80后所厌弃。所以,要警惕胡玫,胡玫要警惕。
难度最大的是找演员,核心演员找对了,电视剧也就成功了一半。王扶林拍摄87版《红楼梦》时,先寻找缺少演习经验但具可塑性的主要演员,将他们关在大观园里半年,穿上古装共同生活,直到人与角色合而为一,现在这样的环境已经不存在了,现代感十足的80后们会不会玩古典谁心里都没底,如果将《红楼梦》拍成了古装版的“超级女声”和“加油好男儿”,那等待新版《红楼梦》的将是一场噩梦。另外还有一个难题,贾宝玉林黛玉可是中国文学里的男女一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宝玉黛玉,寻找最合适的人选,将是拍摄新《红楼梦》画龙点睛的一笔,事关成败,不可不察。
搜狐文化特约稿件,转载请标明来源
(责任编辑:狐狸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