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海选一出,舆论排山倒海。没办法,红楼梦总让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不吐不快。在众多关注者中,有人大声疾呼:红楼海选会糟踏了红楼。
有这个可能吗?
经典从来不怕糟踏,最怕的是什么?――冷落。
如果有什么人靠一次重拍或一次海选就能够糟踏了红楼经典,那几百年下来,她早就自生自灭了。因为,已经有太多的人这么“糟踏”过了,就连红学派别之间也互视对方为糟踏呢,但《红楼梦》呢?还不照样光彩照人!如果担心经典一植入时尚元素就会被糟踏,那艺术上还有后现代主义吗?所以,这种担心太小看经典的穿透力了。相反,红楼如果面对网络时代的新环境甘于束之高阁,这种冷落恰恰是非常危险的。想想看,今天的少年,在面对电玩、大片、偶像剧的多项选择中,还有多少人会主动翻看名著巨作,细品红楼韵味呢?所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大时代,即便是名著也不能躺着睡觉,要与人交流,应该主动滋养她的百姓。
挑战经典是致敬经典的最好形式
本次红楼重拍,海选就是一匹天赐良驹。海选不但不是糟踏红楼,反而可以激活红楼;红楼呢,也正好可以拯救山重水复的海选节目。
《红楼梦》深入人心,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宝黛,在中国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只有《红楼在》在人们心中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基础,不用海选这种形式又该怎样传达出这种深厚的感情基础呢?过去导演一锤定音,是因为没办法;现在有条件了,为什么不给大家一个表达的挚爱机会呢?红楼海选只要突出红楼特有的文化内涵,增设红楼特色的海选环节。那么,一次海选完全有可能成为一次全民普及红楼、全民挖掘经典、全民提升素质,凝聚全球华人人气的文化盛宴。
信息时代为我们致敬经典提供了更好的表现手段,超女选秀又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参与平台。如此,天时地利齐备,我们还不愿达成人和吗?!所以,海选对于红楼是一次机遇,是一次激活!
那么,红楼对于海选类节目又意味着什么呢?
海选源于超女选秀,但快速的克隆潮已经让超女选秀走到了尽头。越来越多的选秀节目一拥而上,让人觉得越来越雷同、越来越矫情。为什麽呢?选秀虽好,却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没有新鲜的内容,再好的形式也会有厌倦的一天。此次海选与红楼重拍结合,不光让山重水复的海选节目有了内容,而且是有了一个魂!所以,红楼海选对于所有选秀类节目应该是一次突围、一次提升!
热爱红楼的人担心海选会使红楼商业化、庸俗化,这种担心非常有必要!所以,我们在支持海选的同时,也寄语红楼重拍与红楼海选。
寄语红楼海选:
寄语一:红楼经典要与大众交流
我们不希望红楼重拍和海选把持在少数专家手中。红楼要与大众交流,就要懂得大众的交流方式,要宽容、要虚心,要接受更多种热爱和了解的方式。还要常自问:能够给大众带来什么?而不是讥讽大众离红楼有多远?
寄语二:红楼不能死于娱乐
红楼海选的文化特质就像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没了它就没了魂。文化内涵要成为红楼海选的贯穿全程的主线,也要成为红楼海选不同于其他海选的标识。红楼海选不排斥娱乐,但又不仅仅是娱乐,红楼海选不是超女翻版,也不是任何一般选秀节目,它应该是全民参与的一次快乐的、自豪的国学复兴之旅。所以,红楼需要娱乐,但绝不能死于娱乐。
寄语三:商业推动 规则第一
我们不希望看到红楼海选被过分的商业行为扭曲。其实商业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民意,也是一种来自百姓的声音。真正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不应该没有商业回应、也不可能没有商业回应。既然无法回避,就谁也不要回避。不过丑话要说在前面:商业参与海选欢迎,商业左右海选不行!既然这是热爱红楼的人的最大担心,就让它成为所有商家入场红楼海选的首条“军规”吧,同时也是主办者不能放弃的最后底线。
从现在回望20年,正是86版《红楼梦》营造万人空巷的时候;从现在上溯200余年,正是曹雪芹《石头记》横空出世的时候。这200多年中,从1944年周旋版的林黛玉、到1960年王文娟版的林黛玉,再到乐蒂版、汪明荃版、张艾嘉版、陈晓旭版的林黛玉……先后已经有了8个版本的《红楼梦》问世。这些版本虽然都曾经是风靡一时的经典,但谁又是不可逾越的巅峰呢?最近,电视剧《红楼梦》的重播让大小书店里的《红楼梦》原著纷纷热销,而红楼海选的推出恰逢其时。真希望就在这个秋天里红楼海选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震撼。让不朽的红楼能够再次当大行其道。
20年弹指挥间,但在信息爆炸大的时代中,20年就是从前200年!所以,20年后我们完全应该理直气壮的做自己的“红楼梦”,根本不用客气。而且,过去任何一部红楼都不是“参”红楼最好的时机,因为那时的人活在相对贫弱单调安静的社会中,只能尽力演绎它。当下,倒真是一语破梦的时候了,因为这个时代太像了,许多人都大梦正酣、又梦魇正苦。
国培源/文(作者是电视栏目主编,《红楼梦》爱好者)
(责任编辑:狐狸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