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导演王延松对话现实生活,直面“三农”
在北京人艺的《狗儿爷涅磐》之后,很难再看到一部写当代农村的好戏了。与《白鹿原》引人关注的恢宏气势不同,即将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演的《棋盘岭传》却要真正考验爱戏的北京观众,这部以“非常土、非常现代”为口号的乡村题材话剧,正面临着知音难觅的尴尬,戏剧艺术的良知与勇气,似乎在商业大潮下被人不屑一顾。
《棋盘岭传》是对中国农村以往30多年变革历程的一次讲诉,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顾,而是站在当下的一次深情凝望---望向农业大国的在新世纪变革中土地上发生的动人篇章,致富脱贫的奋进伴着变革的阵痛。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直到21世纪的中国北方农村,清新自然的中国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在舞台上得到了尽情的发挥,简约到近乎极致的舞美,流畅的表演,动情的音乐,把一部两小时的戏做足了功夫,30年激荡的社会史凝缩成剧中人“板凳爹”30年曲曲折折的“奋斗”史,这也是一个农民的自传,该剧在情节中引进了这个农民的“魂”,说他死后不肯离开家园,灵魂在棋盘岭上徘徊了三天,灵魂的存在给我们观察历史提供了一个内在的视角,自然引出了他的三十年的经历。它讲述了我们当初天真的出发,讲述了我们中途意外的踉跄,讲述了中国社会的疾行、跨越与徘徊,讲述了希望、失望,幻灭、憧憬。农民、干部、新时代农民群体的命运随星移斗转而起伏升沉,这就赋予其中全部角色些微“故事”的成色,但这种故事的真实却又不容置疑。开场的葬礼,死者从棺材里走了出来,死者和活人,在舞台上由一人饰演,二者跳进跳出,并不生硬,中国传统戏曲的风采与神韵尽现,北方话剧名团演员的功力由此也可见一斑。剧中“板凳爹”和他依然成人的儿子“板凳”在过去与今天的命运令人揪心,往何处去!灵魂?!
导演王延松则是这些年来戏剧界一个少见“另类”,在话剧《棋盘岭传》的呈现上,他有解读的诚恳,也有表达的冲动。“板凳爹”与“板凳爹”在那个年代大胆的相爱,山野里的“野合”,孕育的岂止是今天后辈人“板凳”的个人幸福!王延松导演为《棋盘岭传》的主题歌写的词透出的是“大关怀”:山外有天,天外有光。剧中人老县委书记要支持板凳爹反对炸山开矿,却遭到现任领导的一致抵制,县里领导们分别到老书记跟前申辩,五个角色只由一个演员演出,用声音和动作区别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物,惟妙惟肖!舞台上“板凳爹”这位演员在导演王延松匠心独具的安排下,在棋盘岭不同的地方—山林、村庄,走进时间河流,“板凳爹”他既可以是生物意义上的一人,也可以是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千百万中国农民。它提醒我们,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多少棋盘岭那样的山乡,经历着多少个农民和土地的故事。山路上走近又走远的是你、我、他,是中国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盛年群体当年走进中国的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得到土地和乡民养育的过去,在我们的城市繁荣崛起的今天,有多少戏剧工作者记得我们创作的初衷,细数我们今天生活的富足,眺望我们共有的未来。
今天开放多元的中国社会,直面“三农”已经不再是一个敏感话题,用戏剧艺术对今天的乡村中国进行有效的表达,承德话剧团新创作的《棋盘岭传》无疑迈出了非常成功的一步。站在这“棋盘岭”之上的,是近年活跃在北京戏剧圈“商业主流”之外的一个难能可贵的导演王延松,他用难得的清醒,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为中国戏剧舞台贡献了《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押解》、《无常·女吊》、《白门柳》、《望天吼》、《原野》数十部让人难忘的作品,从北京人艺、广州话剧团、天津人艺到承德话剧团,导演王延松用他的自由之身进行着自由创作,为中国戏剧在今天的生态多样化做出了更多可能性的探索。今年三月在人艺小剧场看他全新能解读后排演的《原野》,至今印象深刻,所以早早地去了河北承德一睹《棋盘岭传》的风采。两个月的时间快过去了,在一群朴实的话剧人到首都剧场虔诚地将要为首都观众演出这个年代不被重视的“农村戏”《棋盘岭传》之际,心里忍不住要发出这样的呼喊:不要忘记了我们生存根本的土地,《棋盘岭传》决非普通意义上的“农村戏”,“三农”里连接着我们的都市繁荣。爱戏剧、爱生活的情怀如果还在,《棋盘岭传》当抚慰我们从来仓皇的人生,打动我们沉溺自我已久的心灵!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