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易卜生逝世而创作的话剧《建筑大师》目前排练已经接近尾声,下周将在首都剧场和观众见面。该剧是易卜生晚年创作的一部有点“意识流”风格的作品,这部戏当年在西方演出的时候引起巨大争议,也从未在中国演出过。此次林兆华导演选择了这部作品其实也是选择了一种挑战。
濮存昕“蔑视”观众
昨天记者在排练场看到在该剧中扮演“建筑大师”的濮存昕形体动作并不多,在长达20分钟的时间里,他甚至只是在摆弄一个花环,要不就是坐在椅子上沉思,不禁让人怀疑《建筑大师》也许是一台相对沉闷的话剧。而之后采访濮存昕时,他也表示:“习惯看电视剧的观众不要到剧场来,他们会看不懂《建筑大师》的。”对于很多习惯看情节、看故事的观众来说,该剧无疑是太抽象了,从排练一开始,林兆华就提出了要求:“静止雕塑式的表演,和冷静疏离式的传诵台词。”在表演上,濮存昕还打了一个比方:“就好比你刚读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会很不习惯这种跳跃式的写法,也好比不能拿古典画作力求真实、具象的风格来苛求莫奈的画作一样,《建筑大师》的表演应该是很新颖的。我也相信文化市场对这出戏的反映不会很接受的,我们在探索走得远一点,就是要让观众知道还有一些戏是可以这样演的。”
陶虹刻意“僵化”
曾经和林兆华导演合作过话剧《厕所》的小陶虹,此次在《建筑大师》里扮演诱惑建筑大师的索尔妮斯,林导演曾经夸奖小陶虹在舞台上的表演是“非常放松而且自由的”,但这次陶虹说她也刻意让自己的表演有些僵化和夸张的成分。这部戏描写的是一位建筑大师在晚年生活时内心孤独,他蔑视宗教、伦理以及他这一辈子为人建筑的家,“只有家没有幸福,一切都是无用。”这种感觉让林兆华深有同感,“这样的艺术家,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很多。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恶、丑、善都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对于年近70岁的林兆华导演来说,他众多的成功代表作足以让他功成名就地安享晚年,但是他一直在表演和题材上寻求突破,此次《建筑大师》的创作也可以称为一次实验。记者和璐璐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