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于13日落幕,各大奖项各归其主,但是关于金紫荆奖的话题并没有随之烟消云散,颁奖当晚的混乱和金紫荆的前景都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联系到香港资深影评人、《电影双周刊》总编辑陈柏生先生,他一直以来都是影评人协会(金紫荆的主办机构)的成员,经历了金紫荆从创办至今的全过程,通过与他的交谈,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目前金紫荆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处境的深层次原因。
采访:Kinray 阿木
撰文:阿木
以“敌对”的姿态诞生
在香港电影三大颁奖礼中,金像奖的历史最为悠久;1995年,李焯桃等人挑头成立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并举办了第一届评论学会奖,电影评论学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学会的成员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小圈子,比如说他们的会员,入会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学会发出邀请才能加入。陈柏生谈及金紫荆的创办其实有与评论学会奖“斗气”的味道,他说道:“电影评论学会从一开始成立,就旗帜鲜明的打上了排斥意见相左的人加入的烙印,很多像我一样的影评人虽然在电影圈子中写影评写了多年,但是,他们因为觉得我们跟他们不是同样看法的人,也就没有邀请我们参加。这样,也就激起了另外一部分影评人的斗气,于是成立了香港影评人协会,并于成立第二年创办金紫荆电影奖。”
金紫荆创办时,金像奖颁奖由最初创办时的无线转到亚视转播,而无线出于与亚视对抗的目的,决定转播刚成立的金紫荆奖,而当时金紫荆也拉到国际名牌欧米茄100万左右的赞助,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欧米茄最富创意奖”,第一届颁给了钱升玮、邝文伟的《二月三十》。于是第一届和第二届金紫荆颁奖礼得以在无线直播,“由于亚视的收视率基本上是低于无线,使得金紫荆的影响明显超过电影评论学会奖;而且金紫荆是在金像奖之前的两三个星期颁奖,等到金像奖颁奖时,很多观众并不能完全分辨出两个奖项,而误认为金紫荆就是金像奖,于是金紫荆不可避免地给金像奖造成了冲击,无形中又为自己树立了另一个对手。”陈柏生表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部分人的“反感”,以“敌对”的姿态诞生为金紫荆埋下伏笔。
刘德华与莫文蔚捧场金紫荆。
操作欠严谨埋下“祸根”
从第三届开始,金紫荆奖取消了电视直播这种方式,而不久金像奖的转播电视台也从亚视换回了无线。随之引起的是金紫荆奖的关注率逐渐的下降,而金像奖也不再那么的排斥金紫荆奖,再加上评论学会奖,三者一起走过了数年的“蜜月期”。毕竟,电影市场也已经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了,甚至一直的走着下坡路。香港三大电影奖,也面临着种种的困境,艰难的维持着。其中金像奖的处境相对好一点,因为有着多年的经验也已经赢得了广大电影工作者及观众的认可;而评论学会奖因为操作容易(圈子小,也不举办正式的颁奖典礼),处境也比之金紫荆奖好一些;金紫荆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几乎每年举办都是入不敷出的,而在第八届时候又被爆出一些所谓的“黑幕”。
2003年第八届金紫荆颁奖后,导演陈可辛公开向记者表示金紫荆有“黑幕”,临时改变了获奖名单;在颁奖前,就有金紫荆的工作人员给他电话,跟他说获奖了,希望他能够来领取奖项;但他到了现场之后,他发现所有奖项都跟他无关,而本来说颁发给他女朋友吴君如的奖项也颁给了别人。陈可辛当时没有点名是谁打电话给他,陈柏生表示:“由于没有人承认,这也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谜。不过,当年我参与了记票、点票的工作,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评选结果是从来没有改动过的,我们都是严格执行该奖项的操作。”至于为什么会有人打电话给陈可辛,他表示不排除有人为了扩大影响,希望有更多的明星来参加,而采取“非常规手段”,不过他也承认金紫荆自成立以来就负面新闻不断,既有组织工作的混乱,亦有与传媒关系不佳,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金紫荆的发展。或许,正是因为第八届的这个“插曲”,或许可以解释《如果·爱》主创人员集体缺席颁奖典礼,尤其是获得影后的周迅人在香港也没有出席。对于梁洛施获得最佳新人引发的争议,陈柏生也表示了这完全不符合颁奖礼对最佳新人的设置。
梁洛施(右)的最佳新人资格受到质疑。
定位模糊,偏离创办本意
2005年是中国电影成立100周年,在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环节是中国电影100年的纪念活动;而这一年的金紫荆也出人意料得到电影人的空前捧场,就连周星驰、成龙等这些往年基本上不出现于颁奖现场的电影人都来了,不管是否获得了提名,这一盛况出现的原因连影评人协会成员都未能弄清是什么原因。
从这一届起,金紫荆又恢复了电视直播。但是,这一届繁华的背后,却隐含着何去何从的危机,毕竟港片的低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而在影评人协会的内部,也对于金紫荆的明天如何发展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人希望把它做得更大更有影响力,向金像奖靠拢;但也有的人希望是维持现状下去,陈柏生就属于第二种人,他说:“要做得更大更好并非只要有理想那么简单,还会有很多的现实问题所制约,如资金问题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使是去年众多影人参加的情况下,还是亏损了不少。”他还介绍到,如果不用电视转播,只是租个场地办个颁奖礼,成本大约为20万港元,如果是电视转播的话,成本起码也要超过100万港元,而本身金紫荆能拉到的赞助也相当微薄。当被问及是否香港电影市道低迷对电影奖项有没有影响,三个颁奖礼对于香港来说是否有点多时,陈柏生表示:“这并不矛盾,事实当年金紫荆创办的本意就是影评人有一个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现在的问题金紫荆的定位有点模糊,已经有了点为办奖而办奖的味道;事实上美国也有不少的影评人奖,如波士顿、洛杉矶、纽约等,金紫荆完全可以效仿。”
未来两年成存亡关键
由于前两年的金紫荆亏损严重,使得影评人协会的运转都陷入困难,今年的金紫荆改由蔡继光所成立的金紫荆文化中心承办,蔡继光是香港早期新浪潮健将之一,他向影评人协会承包金紫荆颁奖礼,自负盈亏,如果金紫荆能够赚钱的话,就将其中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影评人协会。为此,蔡继光对金紫荆进行了改制,不但增加了报名费,同时还增加了诸多奖项,如最受欢迎男演员、最受欢迎女演员奖等,陈柏生表示,这些改制都没有事先通知影评人协会成员,他们也是拿到投票表才清楚。事实上,这一届的金紫荆,过去充当主角的影评人协会已经退居二线,全部操作均由蔡继光一手操办。
今年金紫荆的另一大变化是把颁奖时间从过去的3月份推延到8月份,这样跟金像奖的时间有所错开,尽管很多人把金紫荆跟金像奖比作是金球奖跟奥斯卡奖的关系,但陈柏生表示这次改制对金紫荆未尝不是一次转机,“今年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期,提名电影从2005年年初到2006年6月都可以参选,而到了明年所提名电影估计会从上一年的下半年到当年的上半年,这样评选结果会跟金像奖有所区分”。
当谈到金紫荆的前景时,陈柏生表示:“未来的两至三年是关键,这几年的金紫荆奖颁奖,亏损了不少,包括去年,今年的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应该也是亏损的。蔡继光的接手虽然暂时能够缓解金紫荆的燃眉之急,但是如果在未来的两届,看不到明显的收益的话,估计他也很难办下去。如果他放弃的话,影评人协会接手也会很困难,因此未来的两年很重要。”
(责任编辑:天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