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生
谢晶晶记者伍斌)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文艺舞台上,将飘来一朵美丽的“红云”。由沪宁艺术家联手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天边的红云》排演正酣。日前,记者赴上海歌舞团探班,看到的第一个场面就是红军女战士牺牲的一幕—诗化的音乐中,一面军旗覆盖着牺牲者的身躯,有战友悲痛欲绝,也有人沉默不语。远处响起一声军号,布景中的晚霞把满天云彩染成血色……
展示长征女性形象
“你们看到的,是大半个月来在连续高温下每天坚持10小时排练的‘草稿’。这些女孩子们吃住在舞团,眼泪流的不比汗水少啊。”夫妻档编导王勇、陈惠芬走下排练场,没来得及擦汗,就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王勇说:“《天边的红云》不走俊男美女、花前月下的舞剧传统套路,首次起用一群女演员撑起舞剧主体,这群红军女战士年轻、美丽、善良、坚韧,她们各异的生命形态和最后的牺牲,展示了长征路上无数倒下的女性先烈形象,足以构成一出精彩而震撼人心的人生大戏。这一题材也决定了在创作时,我们有可能突破以往长征题材作品更偏重表现宏阔的战争场面、表现敌我斗争的格局,转而从人性、人情的视角切入,揭示这群女性的心路历程。我敢说,展现在舞台上的舞剧更像一首优美的长诗,它将以情见长,以气贯穿,以人性的美丽感染人。”
“80后”激情演红军
舞剧由5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女孩挑大梁。她们曾塑造动物题材中的“野斑马”、历史爱情剧中的“虞姬”等形象,但塑造红军形象是第一次。陈惠芬说,排练之初还有点担心,她们青春靓丽有余,对严酷环境和极限状态下的女性心理体验几乎是零,如何把握当年红军战士的精神特质是道难关。
这群女孩是好样的。没有亲身体验,她们一头扎进资料堆里,翻阅众多长征历史资料,又常常被女将军、女战士的人生履历感动得泪湿枕巾。她们还向曾出演过女战士的老演员取经。“娃”的扮演者———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的刘已25岁,但她塑造的十三四岁的“红小鬼”神形毕肖。刘以出色的肢体语言,让人物纯真美好的感情与严酷的战争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到后来牺牲时催人泪下。
陈惠芬说,五位演员配合默契,呈现了一组红军女战士的生动群像:由朱洁静饰演英勇顽强完成历史使命的“云”,万金晶饰演怀有身孕却带领大家前进的“秋”,吴晓娜饰演为战友们寻找食物而牺牲的“秀”,刘饰演满脸稚气却坚守岗位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娃”,郭爽饰演为救战友毅然舍命的“虹”。她们在红军战士和豆蔻年华的少女两重角色中找到了结合点,用现代舞剧方式表现了战争年代的女性之美。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