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演:李俊益
主 演:甘宇成 郑镇荣 李俊基
评论:和史剧高收视率相反,90年代后,历史题材的影片(正史或者野史)在韩国的票房总体很差,即便是口碑不错的《丑闻》和《血与泪》,票房也是勉强过个及格线。 相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史片就是“沉闷”的代名词。因此本片公映时,本土票房预测最多不下300万(观众人次)。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纯制作费仅为44亿韩币,既无大明星参演,上映后也缺乏凌厉宣传攻势的电影《王的男人》,却依靠“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成为了韩国历史上最卖座的影片,观众累计人次达到
12,298,280,被舆论称为“反商业规律”的胜利。影片的大卖也捧红了第二主角饰演者李俊基,使他成为2006年韩国最红的偶像明星,同时也成功晋级为新一代韩流明星的领军人物。
影片之所以卖座,首先取决于该片有个构思谨密而吸引人的故事。断臂情节在近几年的韩片中虽也有所表现,但如影片中人物情感含而不露,淡淡然中不断积蓄纤细入微的深情,却也是让人为之动容。而男主角李俊基阴柔俊美的扮相和含蓄柔情化意却艳光四射的表演,更是成为整部影片的亮点。韩国电影不缺刚强猛男,但如此妖媚的中性形象却绝无仅有,对于影片来说,是个卖点,对于观众而言,是个吸引点。因此许多粉丝,只为了看李俊基,而一次两次,甚至是五、六次走进电影院,带动了票房,也为影片做了免费宣传。韩国媒体认为:同样的历史题材改换一下表现形式,改变一下外在风格,同样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这亦就是《王的男人》成功的秘诀。加之流畅的叙事,立体丰满的人物、讽刺味极浓的假面表演,也为影片注入了不少新鲜感,影片卖座那是必然。
有趣的是,在中国,《王的男人》却受到了冷落。有说是难以改变的审美情趣,使得我们的观众更乐于接受唱腔优美、词藻华丽、功架十足的中华戏曲。对于韩国假面剧中粗俗嘲讽的表现形式,缺乏美感的扮相,一时还难以认同;也有说,李俊基的浓墨重彩的戏剧化扮相确实阴柔妖媚,但这位韩版“张国容”的气质绝对不及《霸王别姬》中的“哥哥”,没有哥哥眼神中的那种凄楚,哀伤和顽艳。众多诸如此类先入为主的评价多少影响了观众的观片兴致,也流失了部分观众。其实如果真有文化差异这一说,我想我们的观众不如也试着换个心情,换种角度,或许银幕前的两小时会带给你一个别样的观影体验。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转载请标明出处! (责任编辑:苏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