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系列评论之一
《疯狂的石头》能等到疯狂的票房吗?
还是先继续号召一下:
去看《疯狂的石头》吧,因为“笑一笑,十年少!《疯狂的石头》将轻轻胳肢您:三分钟一小笑,五分钟一大笑,半个小时使您笑弯腰!一小时内不笑全额退票!”
是的,《疯狂的石头》真的这么好笑。 上面的宣传词,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河南的一家电影院想出来的。结果这家电影院一个拷贝做出了8万元的票房——你知道好莱坞大片《纳尼亚传奇》吧?这个片子在全国投放了350个拷贝,票房也就3000万元左右,平均每个拷贝票房收入10万左右。
虽然《南方都市报》在上周四和周六两天分别以3个整版的篇幅推介了这部电影,但我恐怕还是有人会问:《疯狂的石头》是什么啊?
《疯狂的石头》,一部黑色喜剧,故事围绕一块翡翠展开,有人要偷有人要护,非常搞笑。导演宁浩,很年轻,29岁,以前拍过《香火》和《绿草地》(又名《蒙古乒乓》,曾在本报与中华影城主办的“先锋光芒”电影展映中放映,反响甚佳)。《疯狂的石头》现在正在电影院公映,非常值得买票观看,看过之后绝对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否则,河南的电影院怎么敢说“一小时内不笑全额退票”?
以前一直有一种说法:冯小刚的喜剧在南方的反响没有在北方那么热烈(当然《天下无贼》的票房证明了这种情况正在改善),因为冯小刚的喜剧最精髓的部分还在语言,而南方观众尤其是在广东这样很多人说粤语的地方,对北方语言的幽默并不能完全感受。而《疯狂的石头》不同,除了用语言搞笑,它更用情境搞笑,电影里的许多笑位是不需要一句台词就能让你发笑的。所以陆川说:如果冯小刚看了这个片子的话,我估计他会担心了。
也许你觉得奇怪,也许你不相信,那,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可《疯狂的石头》却未必能创造一个“小兵立大功”的票房奇迹,这其中的原因牵涉到电影工业的各个环节。从制片、发行到宣传,《疯狂的石头》在证明,我们的电影工业体系还正在学习迎接《疯狂的石头》这样小而出色的产品。
先看制片,其实如果拍电影的时候就考虑到票房和宣传的问题,那么,刘德华的客串是至少的,这也会给影片带来许多宣传点。假如他客串匪徒,那么“华仔《天下无贼》之后再做贼”这样的标题会满天飞,而那个时候,刘德华顺水推舟地说一句:《疯狂的石头》不比《天下无贼》差!相信对票房的推动作用会很大,相信冯小刚也不会介意的。
不要以为我是在搞笑,好莱坞每年有大量小成本的独立电影,都是由愿意降低片酬的大牌明星主演或客串--小电影有了大明星好宣传,大明星可以借不同主流的小电影突破戏路、争取口碑和电影奖,这都是成熟工业体系下已经流程化的做法了。当然作为《疯狂的石头》的投资人,刘德华也在补救,所以现在能看到“《疯狂的石头》上映好评如潮,刘德华拍趣味海报献唱主题曲”这样的标题了--早点客串不就好了吗?
事实上,宣传存在于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疯狂的石头》中出现的许多产品(可乐、服装)其实都是可以参与到影片的发行宣传中来的。很简单的一点:为什么那么吸引人的宣传词是影院自己想出来的?包括这个电影缺乏吸引力的海报,都是影片宣传上存在问题的地方,更别提它缺乏像《女巫布莱尔》(Blair
Witch
Project)那样的宣传奇招了(在各大录像带店贴寻人启事,让许多人以为真有“女巫布莱尔”,此片后来以3.5万美元的成本创下全球2.48亿美元的票房)。
当然,对这样的好电影,许多媒体也非常支持,自发地为影片做起了大篇幅的宣传。导演所到之地的报纸都是赞扬之声,各大网络媒体也将这些赞美多方转载。现在,本报又和广州几大影院联手推出“八折看石头”的活动(详见B04版),都是希望这个好电影能被更多观众看到,能带给中国电影更多有益的启示。除了上面说的宣传无所不在,还有哪些启示?我们明天再分解。
■本报娱乐评论员 虞晓毅 (责任编辑:狐狸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