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上海观众带着孩子去影院观影,但本届电影节明星虽多,普通观众却只能在海报上看到他们。本组照片为张文魁摄
本报记者郭春旭上海报道为期9天的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今日将落下帷幕。在今晚的颁奖典礼上,全球的影迷将共同见证金爵奖全部8项大奖的揭晓。
走过了9个年头,作为中国惟一一项国际A级电影节,上海电影节在世界影坛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与往年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喜:明星牌给影迷实惠
前几届上海电影节由于名气不够、经验不足,很难吸引到大量的明星、名导到场。国内的演员对于上海电影节也不够重视。从今年起,上海电影节组委会锐意改革,主打明星牌,吕克·贝松、阿莫多瓦、爱德华·诺顿、李安、冯小刚、陈凯歌、刘德华、成龙、姜文、徐静蕾、苏有朋等齐聚沪上。
上海电影节期间,17部参赛影片和其他参展影片都在电影节的指定影城进行了放映。记者连续几天采访发现,上海市民对于电影节的热情十分高涨,每到晚上、周末常常是一家几口人一同来看电影。上海电影节的主会场——上海影城的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影节期间在黄金时段8个影厅的上座率都能达到80%左右,一些国外参赛影片虽然还来不及进行中文配音,但影迷们还是很有热情地前去观看。对于15元———60元的票价,影迷们大多表示,这样的票价已经低于上海平时放映大片时的票价,影迷们已经从中得到了实惠。
忧:地方情结还太浓
编剧程青松最近公开发表评论,炮轰上海电影节“本地化”——从第2届到第8届,最佳女演员都被中国演员获得,仅在2001年时有波兰演员获得并列。其实不仅偏向中国影片,上海电影节更是对本地的电影青睐有加,多次将重要奖项授予“上海制造”的影片。在今年的金爵奖入围影片中,仅有的两部中国影片就都有着明显的上海烙印。《天狗》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发行的,《理发师》则是上海文化名人陈逸飞的遗作。
虽然今年上海电影节的明星如云,但很多明星都是抱着走秀的心态,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其中吕克·贝松是今年上海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却带头“不务正业”,为给自己新书宣传跑到北京,而且一呆就是三天,他还到北京大学和学生们交流。如此的车马劳顿,让很多人怀疑评委会主席吕克·贝松能否有时间看完全部17部参赛影片,由此也对金爵奖的公正、公平产生了怀疑。 (责任编辑:遇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