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德华·诺顿
与休·杰克曼在上海的高调相比,金球奖最佳男配角爱德华·诺顿昨日则显得低调了许多,由他主演的《流入深谷》在上海举行亚洲首映仪式,爱德华·诺顿和导演大卫·杰勃森齐齐亮相。或许是配合片中的牛仔形象,一向清秀文雅的诺顿留起小胡子,粗犷了很多。记者会开始后,诺顿看着闪个不停的闪光灯皱起了眉头,“采访时请不要拍照。”有点大牌但又合情合理。
不喜欢娱乐片 偏爱复杂角色
诺顿常饰演一些精神分裂、不太正常的角色,《流入深谷》中也不例外。对此诺顿表示:“我选择电影首先是看重故事本身,是否跟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的人们有关。就角色本身来说,我演的这些角色都在经历情感和心灵危机,这看起来比较多元化,比较复杂,所以也很有意思。因为我觉得电影不只是要讲故事,能通过电影经历这些情感和心灵危机才有意思。”显然,诺顿可以跟中国新生代导演们“惺惺相惜”,“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电影,但是我更偏爱那些能让观众深思的影片而不是娱乐片,《流入深谷》、《第二十五小时》、《搏击俱乐部》都是这样的电影,它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大家,而是把问题留给别人去思考。”
知道中国的后舍男孩
如果没有《面纱》,爱德华·诺顿与中国的关系不会那么亲密,这部根据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主要场景均在中国拍摄,讲述了一个英国医生在中国的生活和改变。谈起这段经历诺顿十分开心,“《面纱》可以说是我电影生涯中感觉最好的。首先题材有深度,有挑战性,和黄秋生、夏雨、吕燕他们合作也很愉快。黄秋生演的角色非常有深度,很复杂。我自己也很难做到。我很敬佩他。”
估计是对中国充满了好奇,诺顿好奇地问一位网站的记者,“真的有很多人在网上聊天谈电影吗?他们都是哪个年龄层的?”他还透露,他听说过中国的后舍男孩,他们很搞笑。过一会,他又问道:“我主演的电影都没有在中国公映过,你们是如何看到的呢?都是DVD吗?”对于中国的DVD产业,诺顿觉得十分了不起,他还讲起了一件真实经历,“有一年我跟我父亲在云南旅游,在迪庆一个很小的影碟店里看到《美国X档案》,我父亲拿着这张碟,向着老板指了指我的脸。这个老板看看我,又看看碟,然后笑笑说,你真的就是这个人吗?”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特派上海记者 唐爱明 采写
(责任编辑:ageh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