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中国电影正在农转非
姜文:我觉得电影需要技术,但人永远比技术重要。
姜文:导演根本就不应该有什么“代”的概念,假如按代分就没有吕克·贝松了。
姜文:现在我们不管穿什么衣服让人一看都感觉——农转非!
搜狐娱乐讯
吕克·贝松与姜文的“颠峰对话”尽管比预定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但对话的内容却具有“极高的质量”。两人除了回顾起自己儿时对电影产生兴趣的经历外,更对时下电影行业的环境进行了形象的比喻。一向敢做敢说的姜文在谈到现时的中国电影时说:“中国是电影农业国,我们现在正处于农转非的阶段,但从心灵到手艺上都做不到。其实农业电影没什么不好,以前我们有很多绿色电影,没有肥料,对身体也好,可现在农转非的话就没有农业电影的优势了。”当记者问及他所说的“绿色电影”是何概念时,姜文直率表示“《霸王别姬》、《红高粱》、《杀手莱昂》都是绿色电影,有营养没化肥的电影。”
对话主题1:天才导演的电影启蒙
并不时常在媒体面前出现的姜文今天显得分外温和,他一进会场就跟记者介绍了自己跟吕克·贝松的缘分,原来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的时候,吕克·贝松正是当届的评委会主席。
原来,两位天才横溢的导演进入电影圈的故事都很有趣。吕克·贝松讲到,自己当初考电影学院的时候连第一次面试都没有通过,甚至被哄了出去,因为电影学院的人觉得他的想法不适合这里。可15年后,同样的学院又邀请他来教电影,结果当然被吕克·贝松拒绝了。吕克·贝松遭到电影学院拒绝的时候是他17岁,大概1978年的时候,姜文感慨到:“你被踢出来那年跟我们第五代考进去差不多是一年。”吕克·贝松连忙解释说:“在法国,电影导演是没有代的概念的。”这时的姜文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意思“你们难道没听出来我的意思就是说导演根本就不应该有什么‘代’的概念,假如按代分就没有吕克·贝松了。导演从哪考上的是第几拨儿根本不重要,中国总把很单纯的东西刷很多种色儿,什么新锐、这个那个的。”
在谈话中,姜文一直对吕克·贝松从事写作的经历很感兴趣。原来吕克·贝松从16岁就开始写东西,到20岁之前他已经创作了30多个剧本,其中便有他著名的作品《碧海蓝天》和《尼基塔》,而他的第一部作品则是充满着奇幻思想的《第五元素》。他回忆说当一个孩子逃避现实的时候,就会做梦,所以当时他创造了一个世界,有飞行在空中的汽车啊飞船啊。
而姜文跟电影的渊源则起始于他随军跟父母去贵州的时候。那时候一家三口人住在个大仓库里,外面有两个篮球场每周会放两次电影,姜文常常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电影,而看到当兵的倒片子的时候,他会觉得那些倒叙的影象特别神秘。姜文说:“三个人住个巨大的仓库,总有黑暗的角落,所以我常常跟小朋友拿纸盒剪成片盒,写上某某电影制片厂摄制,然后有人解说有人配音,主要内容就是谁和谁打仗。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就是我的梦想,直到中学毕业有人说我应该当演员。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一是因为我当时会说普通话,二是因为我能学好多电影里的不同角色,录成带子之后他们根本听不出是一个人演的。”
(责任编辑:小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