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计划”大型演出将持续一年
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将于本月27日在世纪剧院登台,再次与北京观众见面。昨天,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正在日本演出的穆特。她说“莫扎特计划”世界巡演不是近期才开始酝酿的,9岁登台演奏莫扎特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时,她便开始梦想开启莫扎特作品世界巡演了。
6岁时“结识”莫扎特
莫扎特的作品使穆特对音乐有了最早的记忆。“那是我6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钢琴家克拉拉·哈丝姬尔的演奏录音,这是我对莫扎特和音乐最早的记忆。她演奏的莫扎特是无人能及的,正如莫扎特本人所说,他所寻找的演奏家是那种能够表现出美丽音色和丰富情感的人。”穆特说,美国小提琴大师伊萨克·斯特恩的一些早期录音,和比利时籍小提琴大师阿图尔·格鲁米欧,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听过哪位弦乐演奏家演奏的莫扎特作品可以和他们相比。
很多人只追求技术完美
提到其他演奏家在演奏莫扎特作品时缺乏什么,穆特称缺少的东西太多。“现在演奏家们的技术太完美了,因而缺少了优雅、纯净和谦逊。柴科夫斯基把莫扎特的音乐形容为‘天使般的音符’,是十分准确的。他的音乐就像是你心灵中的X射线,可以直接反映你的内心世界。”
穆特认为,年轻一代对莫扎特的音乐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他的音乐看起来过于简单,而现在大多数人需要的是能够展现高难度技巧的表现。可是音乐本身并不是取决于音符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乐器之间的相互交融和配合,从而通过交流产生出一些新的创意和灵感。因此,一个音乐家有必要进行一个完整的系列演奏,无论是贝多芬的奏鸣曲,还是莫扎特的奏鸣曲,音乐家们在演奏中发现和寻找音乐线条的发展,或者是两件乐器之间在一些节奏上的互动,这些对于钢琴家和小提琴家来说都是很有趣的事。”
莫扎特关乎事业关键
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穆特为此准备了三套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长达一年的巡演。在中国,北京、上海两站将由穆特的老搭档兰伯特·奥吉斯担任钢琴演奏;在广州,穆特将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亮相“莫扎特节”。
“确切地说,我这个‘莫扎特计划’不是现在才开始酝酿的,我9岁时第一次登台,与一个地区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那时我就梦想某天开始莫扎特作品的世界巡演。13岁时,我与赫伯特·冯·卡拉扬一起在萨尔茨堡演出,那次演奏的是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非常轰动。从那时起,莫扎特的音乐就伴随着我,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甚至在我准备和练习演奏一些近现代作曲家们的作品时,也总是在演奏结束后尝试着用一些新手段来思考和接近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是一位伴随我成长的重要音乐家,他总是在我事业的关键时刻等待着我。”
演出曲目
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作品K376号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作品K481号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作品K379号
《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作品K304号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作品K454号
评论
抓住穆特“现在时”
安妮·索菲·穆特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经是第3次来中国开音乐会了,如果我们的欣赏状态还停留在对前两次演出的津津乐道,那我们所盼望的穆特就不是一个真实的穆特,或者说不是一个代表当下水平的穆特。欣赏穆特的演奏需要一种即时性的心理预期。因为穆特一直在变,她的每一张唱片甚至每一场音乐会都在表现不同的东西,而且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当穆特在“莫扎特年”大谈莫扎特的“时代感”和“现代性”时,我们也应该对穆特的“现在时”有所领悟。
2002年,我现场听过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莫扎特协奏曲全集音乐会。穆特亲自指挥,已完全不同于早年她与卡拉扬、穆蒂及马里纳合作的录音,是一种指向极其理性而明确的“时代风格”。她认为莫扎特如果活着,不会固守不用“揉弦”的单薄贫瘠、缺乏光泽的声音,现代的大型演出厅堂也不利于这种声音。所以她坚持不使用装羊肠弦的“古乐器”,而且在乐队编制上稍微加了量。
演奏系列的莫扎特奏鸣曲,对穆特是一个挑战,小提琴在其中少有穆特引以为傲的炫技,亦不富于色彩意象的繁复转换。在我的理解中,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在音乐境界上超过了贝多芬,它没有戏剧性冲突,也没有场景。它属于内在的独白、心灵的歌唱。为了在“莫扎特年”演奏系列的奏鸣曲,穆特与钢琴伴奏兰伯特·奥吉斯做了几年的准备。虽然莫扎特为钢琴写了分量甚至超过小提琴声部的伴奏,但奥吉斯为了突出穆特的琴声,几乎放弃了踏板的使用。当穆特以“现代性”的姿态对莫扎特的质朴与知足进行深度解读之际,表现“时代感”的重任就落到穆特最信赖的钢琴伴奏肩上。这是一个一直探索下去的过程,我们在中国听到的肯定不同于在2月即已完成的录音,也不会与此前在欧洲的音乐会完全一致。如何抓住穆特的“现在时”,也许就是我们亟盼这场音乐会的第一驱动力吧。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