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至4日,第二届“法国钢琴节”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最后一天的主角是首位走进钢琴节的爵士演奏家亚伦·赫曼,其表现令不少抱着听“正统”音乐期望的观众“侧目”。
第二届“落户”北京的法国钢琴节,因门票廉价—三场套票80元,吸引了众多父母带孩子来观看。而对不少观众而言,三天的“可听性”一直在滑坡:曾获巴赫钢琴比赛第一名的古典钢琴家亚历山大·帕雷(AlexandrePaley)虽然自称“从不考虑观众,只关注作品”,但他演出过程中,观众都屏声投入于“浪漫派”色彩浓厚的音符中。第二个晚上的主角贝特兰·查梅(Bertrand Chamayou)带来了李斯特和斯克里亚宾的曲目,令听觉经验较多的观众评价为“色彩、声调的控制很好”。
最后一天登台的以色列爵士钢琴“才俊”亚伦·赫曼刚一登台便宣布“所有曲目即兴创作”,演奏时双腿、双手和脸上不停呈现出各类夸张动作和表情。作为爵士乐手,亚伦的演奏并没游离出传统爵士太远,并且他不时会模仿交响化的和弦。但不少北京观众对于猛烈的“布鲁斯”节奏无动于衷,有些高龄观众还在中途退场,不过也有少数“知音”高喊“Bravo!”。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