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在中国,张艺谋几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该报道中对张艺谋的年薪估计是一个亿!而在2005年2月的一个关于张艺谋的报道中提到,在张艺谋牵手《云南映象》为某啤酒拍摄广告的价格高达500万!而早在2004年11月的一个报道中,“张艺谋”三个字背后,张艺谋的个人收入、产品价值、品牌价值加起来竟然高达40亿!且不去估计张艺谋的身价究竟值多少,但我们确实看到在贴上了“张艺谋品牌”的《印象》系列中,没有一个不是上亿的:《印象-刘三姐》更是号称投资3.5亿!正如张伟平所说,投资商很看重张艺谋的品牌号召力,那么贴上张艺谋这块“标签”后,他们双方的是否获取了满意的回报呢?就此,记者分别与王潮歌、樊跃进行了交流,但两人都只说他们三人都是冲着项目去的,是项目有意思,所以才投入其中。而对于三人在《印象》系列中的利益问题,他们都没有说什么。
《印象》系列的“铁三角”王潮歌、张艺谋、樊跃(从左至右) |
而在阳朔调查时,记者就此专门问了广西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一位韦姓部门经理。 成都商报:张艺谋他们在《印象-刘三姐》中是如何获取报酬得?
韦经理:这是公司的高层商业机密。 成都商报:是一次性付酬吗? 韦经理:一次性付酬的方式可能不合适。 成都商报:那么是……
韦经理:一次性的也有吧,应该还有好多方式,具体我不太清楚,这是公司高层的事……
而后,记者了解到:目前《印象-刘三姐》的表演已经近700场,而据介绍“几乎是场场爆满”,“今年五一还出现一天连演三场的盛况”,一场的观众多达2800人左右,按照最低票价188元算,一场的收入也有50万元左右,700场的收入在3.5亿元左右……如果按照韦经理的说法不只是一次性付酬,那么除开庞大的演出日常开支之外,纯收入也应该是相当巨大的,而相信投资商决不会忘记“张艺谋”品牌的影响力,支付给张艺谋的酬金应该不菲……
而记者在丽江采访时,印象丽江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伟也明确否定对张艺谋是采取一次性付酬方式。 同时,他对《印象-丽江》的市场很有信心:“现在已经收费了,上座率还是在六成以上,等进一步提高后正式公演肯定没问题。”
虽然“高层商业机密”无法获知,但从以上的情况已经可以看出,双方应该都很满意。
电影《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相继推出,现在又忙着拍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雪山篇相继出炉,《印象-西湖》也将于今年十一与观众见面--在接受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之职后,张艺谋已身兼五职(另为《印象-丽江》总导演、《印象-西湖》总导演、音乐剧《秦始皇》导演、《满城尽带黄金甲》导演)……难道张艺谋会“分身术”?张艺谋曾在央视节目中说,在《印象-刘三姐》中“我其实就是挂了个名,主要工作都是他们做的。”
从一开始,“张艺谋在国外拍千里走单骑,怎么同时导演《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雪山篇排演时,张艺谋才去过三次?”“与其说张艺谋是《印象》系列的总导演,不如说他是挂个名!”……种种强烈的质疑就从未停止。现在《印象》系列由阳朔而丽江,而西湖,也许还会有《印象XX》,在已经有很多人并将有更多人冲着“张艺谋”三个字去看《印象》系列时,有必要追问:张艺谋究竟对《印象》系列做了多少具体工作?记者近期赴阳朔、丽江、杭州、北京实地进行了调查,发现投资者确实很看重张艺谋这个品牌。电影制片人张伟平先生更则毫不讳言:投资者就是想贴“张艺谋”的标签!
三个“ 印象”:没法限制张艺谋 《印象-刘三姐》 张艺谋很少现身 演员:主要是“助手”给我们排练
“我们接触的都是张艺谋的助手。”5月15日下午,记者从赶往阳朔时,意外碰到《印象-刘三姐》中的演员小谢,他说,在3年多前开排时,“天天都练,一天下来累得腰疼……张艺谋那两个助手更辛苦。”他又说,那段时间,王潮歌、樊跃就住在当地,每天带大家排练。“特别是王潮歌,一个女的,却那么吃得苦,有时候嗓子都吼哑了,弄得我们都不好偷懒。”原来在演员眼中,同为总导演的王潮歌、樊跃却成了张艺谋的“助手”!那张艺谋是否亲自带他们排练呢?小谢说:“他怎么会带我们排练?有这两个助手啊!他还是很来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下午匆匆来,看看表演,和大家合个影,第二天就匆匆离开。”
“除了当地村民,大部分演员是我们艺校的学生。”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的一位老师说,《印象-刘三姐》开排后,张艺谋来得很少。张艺谋来时,一般就会当场排演给张艺谋看,然后张艺谋会给两位“助手”王潮歌、樊跃交代哪些地方通过了,哪些地方还要改进……“感觉他像一位考官……”她说。学校的学生也证实:平时是王潮歌樊跃在带领他们排练,而王潮歌、樊跃不在时,则还有王潮歌、樊跃的助手在现场带队排演。“他们导演班子的助手很多,大大小小有20多个吧,张艺谋当然用不着亲自上阵,只有很少时候张艺谋来可能对我们说几句。”她们说。
公司:没法限制张艺谋来多少次
随后,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一位韦姓部门经理告诉记者,公司不可能限制张艺谋每年来多少次,他说:张艺谋就是牛,他跟其他人不一样。
韦经理说,公司和王潮歌、樊跃是约定了在正式演出前要在现场长期带演员排演,以确保演出质量。而事实上,王潮歌、樊跃也都是在排练阶段几乎长时间地吃住工作在当地,几乎天天带演员排演。“就是后来正式演出了,对他们也有约定--我记得是他们两位好像是一年至少要来八次吧。”“但张艺谋是大导演,他的主业是电影。”韦先生说,张艺谋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忙碌的电影拍摄日程,决定了公司不可能规定他一年来多少次,只能请他尽可能在有机会就来:“执行的事主要还是靠王潮歌、樊跃他们。”随后,韦经理又说:长期在外拍电影的张艺谋更多的是靠电话、传真与王潮歌、樊跃沟通讨论,进行“遥控”“把关”。
《印象-丽江》 高层重视“张艺谋”品牌 演员:我们只见过张艺谋三次
“看到过张艺谋,但他好像没怎么给我们现场排练过。”5月19日上午10时许,记者匆匆赶到玉龙雪山下的《印象-丽江》雪山篇表演现场时,演出结束的小卢、小余等几名演员刚理完演出服装。他们说,张艺谋基本上没直接带领演员排练过。“平时给我们排练的是王潮歌、樊跃。”
“我们记得见过张艺谋三次。”他们说,记忆中,张艺谋很少到排演现场来,记得的三次分别是:去年排练开始时,张艺谋来了一次,“那次主要是和新闻记者见面,让大家拍照”;“然后是前两个多月来了一次,当时来了就让我们演给他看,看完他就和王潮歌、樊跃商量去了,也没和我们说什么”;“再有就是这次五一期间我们公开试演那天,他来了看了演出在记者面前说可以打80分。他来和大家合影倒是很方便,但没直接指导我们该怎么演。”
公司:《印象-丽江》=张艺谋+丽江
印象丽江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先生接受采访时,断然否认张艺谋是挂虚名,并说张艺谋在前期创意上与王潮歌、樊跃一起做了很多工作,在确定演出地点时也是张艺谋拍板的。但后来又说:“他有电影要拍,当然不可能随时在排练现场带演员排练,更多的是通过电话与执行层交流,更多的业务执行是靠下面。”而记者了解到,在“下面”执行的就是同为总导演的王潮歌、樊跃。
刘先生说:“外面包括演员说张艺谋只来了三次,肯定不准确,应该有10次左右,只不过平常来主要是高层沟通,有时就在会议室讨论商量,演员不一定见到他,所以不了解。”他说,在创意阶段张艺谋常和王潮歌、樊跃在北京开会商量,经常整天一起讨论。而后,他又表示,张艺谋在节目排练到关键阶段时也会来,并说去年春节前张艺谋就专程到丽江来审查排练质量,面对当时公司方面希望在春节期间开始演出的急切要求,张艺谋看了排演后认为还不成熟,所以公司方面最终听从张艺谋的安排而没有追求尽快赚钱。
“当然,张艺谋的品牌很重要。”刘先生说,在他看来张艺谋这个品牌在《印象-丽江》中不可低估,甚至占有首要的地位。他说:“什么是《印象-丽江》?说穿了就是张艺谋加丽江。”他表示,哪怕是搞得完全一样,如果不是张艺谋的名头在前,吸引力肯定大为逊色,并说公司在这方面肯定也是有商业考虑的。
而在6月4日下午,刘先生得知记者的报道可能对印象系列及张艺谋有影响时,又打电话称“张艺谋全程参与了《印象-丽江》的导演工作,并称希望记者不要报道,或者“慎重”报道。
(责任编辑: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