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演后谈回应观众疑惑———
昨晚,孟京辉回归实验戏剧舞台的新作《镜花水月》结束了在东方先锋剧场的首轮演出,或许是由于“似懂非懂”成了观众在评价这出戏时使用率最高的词汇,很多人主动留下来参加在演出后举行与诗人西川、编剧廖一梅、导演孟京辉等主创人员的交流会。观众:《镜花水月》的含义是什么?
廖一梅:对于我来说,镜和水其实就是舞台,就是艺术;那么花和月其实就是我们大家,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投射到舞台上,投射到镜中,投射到水中,它呈现出不同样式的一些影画,都是很实在可以触摸到的东西。
观众:这部戏源于西川老师的诗集,按照我的理解,它反映了人在生活中的一种彷徨和焦虑,不知道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西川:我觉得戏是有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东西,但同时在人生背后还有一种更广阔的东西,一种把自己的声音和他人的声音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观众:我在看这出戏时认为导演“玩儿”的成分比较多,请问您在创作时是不是随性而为的?
孟京辉: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但是严肃地说,从导演这方面讲,我更想把这个舞台空间当作一个个电影空间,每一部分都想找到一种点和面的结合,面和体的结合。我和演员的合作是从朗读西川的诗开始的,从某一段开始演,但是演着演着就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不过在创作上我们也有很严肃的轨迹,在遵循这些轨迹的时候,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生活,然后再和西川的诗中优美的语言去碰撞,这个过程其实是很轻松的。
观众:我看这出戏的感觉就是看到了一种欲望,疯狂、颓废,反正就是一些不太美好的东西。我想问一下这部戏有没有目的?创作目的是什么?我们追求幸福还有意义吗?我们追求快乐还有意义吗?
西川:这个问题好回答也很难回答,因为艺术家对生活当中的经历是非常敏感的。英国有个诗人叫威廉·布莱克,他把人生划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天真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经验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更高的天真阶段。要达到更高的天真阶段比如刚才这位观众所说的幸福,必须从经验的阶段跳出来才能理解幸福的阶段,如果没有经验的阶段,这种幸福就是一种儿童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div>
(责任编辑:枫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