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手记:把曾是校友张会军院长和王小帅导演邀请到一起来聊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两人在谈起诸多话题时观点上的交相辉映为这次难得的聊天创造了不少精彩亮点,相较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影人,作为内地影人代表的张院长和王小帅导演在谈起华语电影的未来时,态度显得颇为冷静和理智,在针砭时弊的同时,更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观点一:王家卫做主席的意义在于更多华人参与重大电影事件
搜狐:请谈谈你印象中的戛纳电影节。
王小帅:在我印象中,在我们上学读书的时候,在读到很多关于电影历史的书籍时就开始接触到包括戛纳在内的几个知名国际电影节。我们对包括戛纳在内的诸多国际电影节很有感情,在读书期间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我们能拿着自己的作品到那个地方去。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一下子在柏林拿了奖,一下子在我们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电影节上拿了奖。由此开始,中国电影开始慢慢向国际上走,电影节成了中国电影走上国际舞台的一个通道。
张会军:对于中国人来说,戛纳的名气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电影节发源于法国,而且这是一个很有艺术性的电影节。其它电影节可能也有艺术,但是里面商业的东西相对更多。小帅刚才说得对,当我们很遥远地仰望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觉得它特别神圣,可以说戛纳曾经是中国电影人的一个追求。但,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通过电影节学到了什么,我们在电影节上看到了什么,将来应该怎么做。这些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特别是对很多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成就的电影人来说,回过头来,千万不要去追一些所谓的风格、样式,该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
搜狐:国际影展的肯定对于电影人来说肯定是一份颇大的鼓励,王小帅导演曾经亲身体验过几个国际影展,相信你对此深有体会。
王小帅:戛纳电影节的主席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写道,“我们五六十年不变,让艺术至高无上。”这点让我非常感动。凡是拍电影的人都完成一部片子的过程中,都经历了诸多的磨难,拿资金、跟制片人妥协、吵架、档期,非常辛苦,而电影节的意义在于让你享受到一个艺术家应该享受到的所有荣耀,让金钱靠边站。反过来,在电影节上获得荣耀之后,又能帮助你的市场,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作品。
张会军:这点也是戛纳与众不同的特性。戛纳始终在探究探究每个人对社会状况的表现方式,通过在电影节上展播的那些电影,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人在社会上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是怎么表达亲情、爱情、家庭以及矛盾等东西。同时它体现出一种对你和你的创作、思考方式的一种尊重。拍电影是一个非常高尖端的劳动创造,而且要经历很多磨难,不像别人说的那样,拿着杯茶、叼着烟,就做了,需要哲学、心理学等等很多方面的思考,还要考虑投资方的想法,还不能妥协。电影节的这种尊重和鼓励对于电影人来说非常重要。相对来说,柏林电影节会更关注大事件下的人物以及人物在大事件下的命运。
搜狐:今年在戛纳的评委会里有两个中国人,而且王家卫导演还是主席,这让大家觉得戛纳有了自己人。
王小帅:这是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觉得王家卫做主席,代表他拥有足够的号召力,被戛纳认可,对于华语影坛来说是一份荣耀。但对于电影节方面来说,他就是地球上的一个导演,他们看重的不是国籍身份,而是导演的能力。
张会军:今年有两个中国人进了评为团,他们去,我们应该关注的点应该是在全世界的重大问题上和重大的组织上和重大的事件上有华人参与,这个很重要,这是三四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了,文化发展了,电影势力发展了,开始有影响力了。西方人开始觉得觉得这么大一个事件没有中国人参与不好玩,没份量,没有说服力。
观点二:建立完整的科学化发行放映大超市
搜狐:请二位谈谈对于华语电影现状的看法。
王小帅:从亚洲范围来看,目前商业对电影的侵害太厉害了,很多导演转为自救,不得不去走商业化道路、去救票房,如果优秀的导演冒出来之后,很快就转为商业电影,再往下就很艰难了。整个亚洲对于文化体系的保护还很欠缺,电影人本身应该坚持保有个人的独特视角,如果没有这个的话,整个亚洲都会全军覆没。我跟张老师私下聊的时候,一直在说电影学院要起作用。大家都要回来保护文化产业。
张会军:我有一个感触,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消亡了城市之间的差异,你到哪个城市去看都一样,都是玻璃楼,全是马路,上下道高速全一模一样,不像原来的中国,到哪个城市都能找到一些特殊的文化印记。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消亡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留恋,商业电影的大量制作和拍摄以及传媒和资讯的发达,泯灭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我觉得在目前华语电影发展的过程中,还是要强调个人创作、个人感受,不要雷同,不要人云亦云的东西,这样电影才能够发展。观众一说什么好吃,咱们就全都做这个,做到最后把大家的胃口全倒了,那就完了。
王小帅:除此以外,不光要从电影制作本身去想办法,同时还要形成和发展一整套的市场运作体制模式,从管理模式到市场模式到衍生产品,一整套去研究。分级制度应尽快建立起来,一部片子要出来,我知道这部片子是什么级别,观众的层次是怎么样的,才能去把握到底要不要买这部片子。中国市场一旦开放了,市场反响应该会很好,这样电影院才能生存。
搜狐:在邀请二位来之前,我们曾经跟台湾以及香港的电影人谈过这个问题,台湾电影人目前对华语电影现状的看法是比较悲观,香港电影人的看法是与其悲观,不如做实事。
张会军:台湾很多电影人早就说过台湾电影比较弱,关键问题就是生产数量少了,还有市场的问题。香港市场的问题还好办一点,香港做商业电影的历史比较长,知道西方、亚洲以及大陆、台湾各地市场应该怎样去配合,应该怎样去定位。整个华语电影的市场还是大的,13亿人放在这儿,每人看一场就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
关键问题是三个,一个是要建立一套非常科学、非常好的发行放映系统,说白了我们要建超市。第二,培育市场、培育观众,先有鸡再有蛋,再有鸡再有蛋,形成良性循环。不是说所有的人都爱看艺术电影,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爱看商业电影,有人爱看纪录片,有人爱看动画片,有人爱文艺片,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电影链条当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调整,比如说院线的均衡,在其它国家对一个电影院的建设是有要求的,多少平方公里之内应该有一个电影院,规则定得很细,这是文化的象征。还要控制销售价格,电影票的价格不能是这样的,这样只能是把观众拒绝到外面。第三,我们应该制订什么样的政策才能鼓励那些喜欢电影的年轻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量做一些本土电影,做一些中国老百姓喜欢的不同风格样式的影片。同时还要培养年轻人对电影的兴趣,电影是没有国界的文化,大家都感兴趣都关注了,就会参与创作,原创还是重要的,没原创就只剩下炒概念了。
王小帅:作为电影人,我们还希望观众去看电影的时候,一定把心态放平了,做好心态上的准备。假如我今天去的是哈里波特、泰坦尼克,那么我就看好不好看,看特辑动画做得好不好、炫不炫,是不是刺激。如果你到隔壁去看《青红》,哦,一看怎么没有特技,你就认为不好看。这是不对的,你的心态要分开。某一类电影就是要以一种特定的心态去看,你得坐下来,慢慢开始,根据剧情慢慢去感受。要跟着它慢慢去看。在去看之前,要明白我要去看什么电影,享受什么东西,要分开来对待。 (责任编辑:老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