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王菲)在本周四孟京辉的新戏《镜花水月》首演时,观众在剧终后拒绝退场,并且也不让导演孟京辉退场,一定要孟京辉告诉他们台上演的是什么。孟京辉说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效果:谁看懂谁就白来了。
《镜花水月》以当代诗人西川的诗集《镜花水月》、《近景远景》等为蓝本,融合了噪音艺术、装置艺术和多媒体艺术等前卫的艺术形式。舞台左侧铺满了大粒盐,右侧则是一些大米。大粒盐之上伫立着一只巨大的白色昆虫的“骨架”,而右边则是一张挂满了各种仪表的医用单人床。
演出在一片噪音中开场,在暗黑的灯光下,噪音响过多时,6名演员方才出场,他们身着黑色衣装,面无表情地朗诵西川的诗歌。接下来演员的表演却令人瞠目:他们一会儿在飞机上扮演着神经质的空姐和患有强迫症的乘客,一会儿变成了婚外恋的情人,一会儿又激情迸发用大粒盐埋葬昆虫模型;与此同时,古怪的多媒体影像若隐若现,影像上的人们排成长队,蹲着行走;各式装置在台上闪闪发光,宛若流动的火花。你分不清故事情节,也不知道演员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或许不是一部戏,而是一次超级先锋的当代艺术的集合。
来看《镜花水月》的观众都是孟京辉的铁杆“粉丝”。可是《镜花水月》却让所有人傻了眼,直到演出结束时,观众竟无甚反应,多数人竟是呆若木鸡地坐在座位上。等到孟京辉上台感谢观众后,观众竟死活也不让他下台了。“给我们讲讲这部戏什么意思吧。”“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观众此起彼伏地叫喊。孟京辉是“打死我也不说”,并告诉观众:“你们想什么就是什么。”无奈的观众还是不干,不告诉他们《镜花水月》演的是什么就死活不退场,最后该剧的原作者、诗人西川上台说:“看了这个戏我有一种想发疯却又不能发疯的感觉,这就是现代生活给我们的感觉。莫名其妙,就是该剧的主题。”
观众终于“愤愤”离去,所有人都说“没看懂”。
信报记者毛千/摄
【娱话连篇】
孟京辉的后现代,谁懂?
后现代是时尚人士挂在嘴边的名词,但是大家对其还是一知半解。这里我不是想嘲弄人们的无知,而是想说,当《大话西游》这样市场化的无厘头喜剧出现时,我们全都趋之若鹜大叫后现代的经典;当孟京辉在剧场里炮制了一个纯粹的后现代戏剧时,我们却因为找不着明确的戏剧主题而不知所措,并且大声批评孟京辉的形式主义。
一位朋友说,从观众对《镜花水月》的态度看到了教育的失败,这话不无道理。多年以来,我们的观众无论是读书、看戏,乃至看芭蕾、听交响乐都非得深究出个什么主题来,都非得挖掘出个什么深刻含义来。有人批评孟京辉这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大玩儿形式,然而合格的观众不应当只是被动等待创作者灌输给我们什么大道理,而是应该有能力从艺术形式的探索中有所领悟。
最后我还是认为《镜花水月》是孟京辉一次不经意的胜利。虽然《镜花水月》只是他一次小小的艺术探索,但这次探索却颠覆了每个人的欣赏视角,颠覆了我们对于剧场功能的传统认识,我们也应当问自己:我们真正懂得孟京辉吗?(王菲)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