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出了几位女性导演,她们以不同于男性导演的叙事方法和观点来拍电影。一般而言,她们的拍摄手法比较注重心理情绪,同时又比较在乎生活的细节。不知为什么,欧洲比美国更容易出现女性导演,可能是因为美国的工业结构大多被男性主管严格控制,使女性创作者不容易出头的原因吧。
英国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红色之路》和法国女导演妮科·加西亚导演的《据查理说》都说明了这个趋势。
阿诺德成名于短片,她曾凭借《Wasp》勇夺奥斯卡最佳短片奖。此次,由丹麦和英国联合制作的《红色之路》是她创作生涯能否延伸至剧情片的转折点。也许因为丹麦介入的关系,《红色之路》几乎是丹麦“Dogme宣言”的标准产物,不打灯光,没有感伤或注释式的配乐、实景和写实的镜头,它表现了新一代创作人如何厌恶好莱坞的虚假和包装。
《红色之路》被媒体封为放大的《后窗》,因为女主角在监管街头监视器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可能犯罪的罪犯,这位女主角就像《后窗》中的詹姆斯·斯图尔特穷追不舍,甚至自己跳下海去追查罪犯。 但是她心中隐藏的秘密还有罪怨救赎的心理,比起希区柯克的惊悚处理似乎多了许多心理层次,犯罪动机也因她个人的目的,似乎女性化了许多。
阿诺德的镜头秉承“Dogme实景宣言”,完全以小人物的日常情感取胜。成本虽小,画面却凸显出格拉斯哥工业城市令人沮丧、经济凋敝的外貌,她呈现的苏格兰是当代问题丛生的社会。其女性的笔触,比起许多男性导演忙着说故事的粗心大意,似乎更能引起共鸣。阿诺德看起来前途无量。
相对起来,妮科·加西亚的《据查理说》在制作费用和规模上都大得多。《据查理说》用大银幕捕捉法国海滨小城的日常生活。严格来说,这是六个男人寻找自我的故事,但全片是透过一个小男孩查理的视野,来看他的父母、老师,甚至市长、小偷、网球选手、科学家和他们的情妇、母亲……
妮科·加西亚原为演员,转行当导演也是出人意表。她的手法虽倾向通俗剧,但多了一份疏离和客观,不经意的情感经常浮出,有趣的是她的结构,不同的男人和他们不同的生活段落如歌剧般华丽的展开,看不出各段故事与彼此的关联,一直到最后所有段落才汇总融合成一体。
身为女性,妮科·加西亚特别重视电影中几位太太和情妇的描述。事实上,女性的心理成为隐藏在情节中真正的情感重心,也让这种罗勃·阿特曼式多角色多情节电影不至成为复杂混乱的灾难。妮科·加西亚看来也是年轻导演中未来行情看涨的一位。
都是新锐导演,美国的男性导演理查·凯利(Richard
Kelly)比起上述两位就是一个灾难了。这位因参加圣丹斯电影节而一夕成名的年轻导演,以核战和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拍了《南方传说》(southland
tales)而引起评论大哗。这部电影用科幻色彩描述2008年经过核战争后的世界景象。全片动用大量的特效、夸张喧闹的手法,让一群像来自外星般莫名其妙装扮的演员,满嘴粗话的制造一些使没人看得懂的危机。电影还没放完,观众就往外走,记者们一堆一堆聚在影院外面:“靠!这种电影怎么送进来的?”它是戛纳第一部引起公愤的作品。
戛纳今年寻找新世纪感性的行动,于是碰到了第一个危机!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
谢绝其他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 (责任编辑: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