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与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上海文广演艺中心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经典作品《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搬上了话剧舞台,国际友人大山在剧中饰演斯诺一角。目前,该剧在正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紧锣密鼓地排练,将于6月23日——7月1日在美琪大戏院演出8场。
剧本:视点独特
话剧《红星照耀中国》根据埃德加·斯诺的同名经典作品与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在中国“寻找传说中的赤匪”的传奇经历创作,以他的“亲眼目睹”为线索结构全剧,重点写了斯诺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涉及了很多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细节详实,人物刻画生动。“整出戏的过程是一个现实的新闻记者为了能一鸣惊人,在漫长的十年中,对一种完全陌生的信仰苦苦追寻,最终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风靡了欧美,但这些功利的东西对他不再重要,他完全被延安那些破衣烂衫的斗士们打动,从此以后一生为他们而活。”编剧兰小龙说,“共产主义的信仰是这出戏的心灵,而斯诺是这出戏的眼睛,创作者和观众都通过他来看到英烈们的年代和血火纷飞后的共产党员。”全剧没有一句教条式、口号式的颂歌,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鲜活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导演熊源伟在谈到剧本时说道:“全剧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斯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群像。斯诺来自意识形态不同的美国的新闻记者,遵循的信条是‘亲眼目睹’,秉持客观公正的中立立场,因而,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事实是足以让人信服的。”
主创班底:名家荟萃
《红星照耀中国》剧组汇集了来自各方的主创班底,名家荟萃。编剧兰小龙是一位极富才气的青年编剧,来自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他创作的军旅题材的话剧《爱尔纳·突击》曾两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学者型导演熊源伟教授拥有四十多年的舞台创作经验;舞美设计之一的王履玮教授同样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他曾担任广州话剧团团长多年。《红星照耀中国》剧中角色多达几十个,涉及众多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为了排演好这个戏,除了邀请国际友人大山领衔主演斯诺一角外,话剧艺术中心请来了多方的艺术家。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表演艺术家王霙在剧中出演毛泽东,他曾在《毛泽东与斯诺》、《青年毛泽东》等三十多部作品中饰演毛泽东,尽管剧中戏份不多,在得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非常重视这台戏时,仍欣然应允。剧中的周恩来的饰演者为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表演艺术家康爱石,他也在众多影视作品中饰演周恩来,为了演好刚到陕北时留着浓密大胡子的周恩来,康爱石从4月2日到延安采风的第一天便开始蓄须,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此外,剧中的宋庆龄扮演者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宋忆宁,她虽在影视剧中扮演过宋庆龄,在剧中只有4句台词,但她仍十分认真地准备,“因为这是个角色。”宋忆宁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先衡、张名煜在剧中分别饰演《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美国总统罗斯福。这两个人物在戏中虽然戏并不多,但却是举足轻重的角色,没有好演员是撑不起来的。张先衡、张名煜两位著名演员在制作人李胜英心里一直是占有很重分量的,当李胜英向他们发出真诚邀请并得到应允时,在感动这余,一块石头落了地。
大山:首次出演话剧
来自加拿大的国际友人大山加盟《红星照耀中国》剧组,成为该剧最大的亮点之一。从英语老师、电视节目主持人、相声演员到主演电视剧《宫廷画师朗世宁》,大山总是不断地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2004年,大山还当选了“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外国人。对于自己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大山以带着京腔的普通话不遐思索张口就来:“这些都是我自己选择的,我很喜欢尝试不同的挑战,对于我所选择的事,我会尽力去做到最好。”但在谈到首次演话剧时,已排练了一段时间的大山显然并不轻松:“排话剧与拍电视很不同,完全是两回事,并且斯诺的戏很重,压力不小。对而我言,第一次就意味着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所以,除了吃饭睡觉,我全部的时间都花在排戏了。”大山的用功,在剧组是有目共睹的,排练厅他的桌子上一直堆着与斯诺相关的英文书籍,一有空,大山就会看书学习。据大山经纪人沈凌介绍,在排练前,大山就看了《红星照耀中国》与两本斯诺的传记与很多斯诺写的关于中国的文章和书,对斯诺这个人物其实早已了然于胸。尽管如此,正式进入排练后,哪怕是在外出的车上或是在餐厅吃饭等菜时,大山都会拿出随身所带的剧本,背背台词或是与经纪人谈戏。大山的努力,感染了剧组的其他人,导演熊源伟为此称赞道:“大山真的很不错,不光聪明,而且努力,他每天都在进步。”
制作方:打造成熟主旋律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上海文广演艺中心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年度献礼大戏,建组时,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任仲伦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分别给这个戏定了目标:
“既要做成一个成熟的主旋律作品,又要做成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剧场观赏性的作品。”从目前的剧本基础与二度创作人员的艺术水准及该剧的商业运作方面的动作,《红星照耀中国》已经具备了达到以上目标的基础。
其实,早在一年多前上海文广演艺中心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就开始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剧目策划。在市委宣传部与上海文广集团的关心下,剧组又组织有关专家召开剧本座谈会,对剧本提出意见,让编剧兰小龙数次修改打磨剧本。在二度创作上,剧组依托上海戏剧学院雄厚的科研力量,调动了戏剧学院主要导演、舞美共同参与,确保了后期创作上的优势。
为了准确地把握剧中的历史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事件,排练之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与制作人李胜英,导演熊源伟,舞美设计王履玮,剧中斯诺、毛泽东、周恩来的饰演者大山、王霙、康爱石等主创人员主创人员还专程赴延安进行了实地采风。
此外,上海文广演艺中心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提供了经济上的保证。据了解,该剧预算将超过二百万元。在市场运作上,剧组与东方宣教中心合作,已将该剧作为东方宣教中心特别推介的剧目面向全市推广。
附件一:斯诺其人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年),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斯诺于1928年来到上海,任《密勒氏评论报》、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等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期间,他和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国地下党员有所接触,是最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斯诺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
1972年2月15日凌晨2点20分,埃德加·斯诺与世长辞。他留下的遗嘱是:“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根据斯诺的遗愿,他骨灰的一部分被安葬在北京大学即前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附件二:一本七十年前的奇书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名《西行漫记》)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被称为“赤匪”的中国共产党。该书甚至引起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使罗斯福明白了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个全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他面前。
1936年,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采写、发表了大量的关于陕北苏区、中国共产党、红军的大量报道。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当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出版后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发行了五版。
1938年2月,上海租界抗日救亡人士以“复社”名义集体翻译、出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更名《西行漫记》作为掩护,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西行漫记》在几个月内便轰动国内、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之后,出版了无数《西行漫记》的重印本和翻印本。
至今,《红星照耀中国》仍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读物,始终是各国的畅销书,在全世界有亿万读者。
演出信息:
大型话剧《红星照耀中国》
上海文广演艺中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倾力打造
上海东方宣教中心 特别推介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话 演出
监 制:杨绍林
艺术总监:吕凉
统 筹:郑建国
制 作 人:李胜英
编 剧:兰小龙
导 演:熊源伟
舞美设计:王履玮、王欢
领衔主演:大山(加拿大)
主
演:王霙、康爱石、宋忆宁、张先衡、张名煜、田蕤、梁程、雷佳音、王勇、冯晖、孙宁芳、蒋可、王衡、齐白雪、杨建平、荣金源、尤美、刘鹏、黄晨、曾心环、黄帅戈
等
时 间:2006年6月23日—7月1日晚19:15(6月26日休息)
地 点:美琪大戏院(江宁路66号)
票 价:80、180、280、380、480元,VIP580元
订票电话:62173311 62174409-8066 64730123 64734567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