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完全理智的,他们会出于本能的做出那些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策。然只要每个人仔细考量一下自己的日常决策,就知道这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情感打败了理智,做出一些明知道对己无利但却很解恨的行为。 待到心中那口怨气舒出,顿觉神清气爽,至于什么严重后果,等到老子今朝醉罢明日再提吧。
窦唯这次怒闯报社,就是一次明显的情感主导型的行为。报社的报道(真假暂且不论)触痛了他的感情,他感到怒火中烧,他感到有什么东西在抓他的心,他感到非得做点什么来出掉这口怨气。在这个时候,那些发严正声明之类的官方正统做法,显然并不如一次暴力行动来得迅速、直接和解气。这种反应是很本能的,就像孩子一样,我觉得你惹我讨厌了,我就不跟你玩了,如果我很生气,除了不跟你玩,还可能痛扁你一顿。这是很直接的逻辑。
当然,这并不是很理智的逻辑。理智的思维一定会想到媒体都是“幸灾乐祸”的,你的反应越激动,它就越高兴,因为它有新鲜热辣的素材可以写呀。理智的思维还应该想到,相比于媒体,你是没有主导话语权的,你进去砸两台电脑,对一个公司来说,顶多是个正常损耗,但理就全跑到报社那边去了,他们反而可以借此大博同情,你却成了冲动鲁莽的武夫,被抓了现行,大家看的就是你的热闹。
只是有时候,理智归理智,情感归情感,相比之下情感更倔一些,它要是真横起来,就是执意而为,让理智先靠边站。像窦唯砸报社这样的事情,说谁是谁非其实并无意义。对窦唯的激动行为,我个人持完全理解的态度。但我自然也不会不认为这是最聪明的做法。
可是,我之所以能在这里慢悠悠地说些什么理智与情感,理解与聪明之类的话,还不是全然因为本人并非事中人,故可以装出一副事后诸葛的缘故吗。现在我们看到窦唯发火了,但是否也可试着去看看他的可怜?现在我们看到一个人失去了理智,但是否也可同时看到一次情感的偷笑?
(责任编辑: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