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一 波兰斯基和《雾都孤儿》
尽管波兰斯基成名已久,并凭借《钢琴师》一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但他始终无法忘记自己如噩梦般伤痕累累的童年。
双亲被送进集中营,母亲死在奥斯维辛,从犹太难民营里逃走,在乡下靠陌生人的救济过活,这一切都给幼年的波兰斯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种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让波兰斯基在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身上找到了共鸣。用他自己的话说:“受难和救赎,这正是《雾都孤儿》的主题。”
花絮二 美国大学掀起“狄更斯”热
为迎接《雾都孤儿》在美国的上映,一个名为“青年智慧开发中心”的美国教育机构兴起了一项以“雾都孤儿”命名的教育计划。这一计划将包括全国范围内的文学欣赏课程和“像狄更斯那样写作”的征文活动。参加这项计划的是全美国三万两千所高校学习的学生。
据悉,这次征文活动的奖品是伦敦三日游,其中包括参观狄更斯故居。而这次征文的题目是“为何《雾都孤儿》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著及对当代青年的影响”。目前已有近五万名美国大学生报名参与到这次活动中。
花絮三 本·金斯利“藐视”导演
在拍摄《雾都孤儿》的过程中,波兰斯基遇到了种种困难,而来自奥斯卡影帝本·金斯利的“藐视”,更是让他哭笑不得。
这位曾经因扮演甘地而走红的演员,在本片中出演扒手团伙的头领———教唆犯法金。为了更好地体会角色,金斯利每天都会在拍摄现场以法金的身份迎接工作人员和其他演员。而对于角色的过度投入,却让他忘了导演的名字。以至于当波兰斯基出现在现场时,他迎上去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对不起,请问你是谁?”
花絮四 波兰斯基版《雾都孤儿》的来源
1948年,英国人一次正经八百地将《雾都孤儿》好好地拍成了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也成为至今《雾都孤儿》所有影视版本中最为典范的一个。此后的几十年里屡有《雾都孤儿》的影视作品面世,但这其中,要么是出于商业考量的快餐类型,要么是胡乱袭雅的糟烂作品,很少有值得一提之作。
其中最为经典的是,这也而还曾获得过时隔半个世纪,是什么原因促使波兰斯基重拍《雾都孤儿》呢?原来3年前,当波兰斯基在家里与孩子们玩耍的时候,这位拍摄过许多成年人电影佳作的大师突然想为孩子们拍一部属于他们的电影。波兰斯基逐个回忆自己在小时候最爱看的书,最后竟停留在《雾都孤儿》上。但要改编名著,切有大卫·里恩版的经典之作和获奥斯卡奖的影片在前,要想有所突破和超越,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卫·里恩的《雾都孤儿》,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几乎没有了小主人公奥利弗的身影,而是着力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伦敦罪恶世界。波兰斯基的《雾都孤儿》要面对的是当今全世界的孩子们,必须有全新的元素出现。波兰斯基要拍的是一部“多姿多彩的青少年娱乐片”,他并无篡改狄更斯原著的精髓,但他会注重表现作家不时蹦出的冷幽默以及骨子里向上的气息。于是,让青少年接受一次“现实”的再教育,便成为了新版《雾都孤儿》的“主旋律”。
为了达到既定设想,波兰斯基选中了文化氛围稍显凝重的捷克首都布拉格作为外景地。为了尊重原著的风格,演员是清一色的英伦三岛的明星。“雾都孤儿”奥利弗他挑选了非常有表演天赋的年仅10岁的小演员巴尼·克拉克。他善良、忧郁、敏锐的气质与原著中小奥利弗如出一辙,被英国评论界誉为是继“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利夫之后的又一个新星。而贼首费金则由“奥斯卡影帝”本·金斯利出任。由谁来饰演费金向来是《雾都孤儿》最引人瞩目的。大卫·里恩版的费金,是由以《桂河大桥》荣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英国演技派明星亚历克·吉斯尼扮演的。而作为第一位有着印度血统,以塑造《甘地》享誉国际影坛的本·金斯利来饰演费金,无论对波兰斯基还是金斯利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花絮五 破烂服装竟然价值几百万
奥斯卡影帝本·金斯利在《雾都孤儿》中所饰演的角色“法金”,其实只是个衣衫褴褛的老扒手,不过波兰斯基没有亏待这位影帝。拍摄《雾都孤儿》时,金斯利惊愕地发现原来自己所穿的衣服竟是件19世纪的古董,价值高达十多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
这套价值不霏的衣服原来出自一个波兰古董商,他是冲着波兰斯基而慨然相借的,甚至还更提供了他所收藏的19世纪的钱币、邮票和古董乐器等供《雾都孤儿》拍摄使用。这些古董让本·金斯利目不暇给、好不动心,最后索性把片酬全拿出来买古董了。看来金斯利私下可能会恨不得能发挥他在影片中的通天本事,来个五鬼搬运把古董统统搬回家哩!
花絮六 影片拍摄制造烛光、壁炉光效果,中国灯笼派上大用场
《雾都孤儿》的故事发生在多雾、多雨的伦敦,大多数场景是夜戏或者发生在昏暗的室内。据影片摄影师Pawel Edelman介绍,剧组使用三四种工具来制造烛光和壁炉光效果,其中就有三个不同尺寸的中国灯笼,随着蜡烛移动。比如壁炉光,剧组搞了个“闪烁电路”。用几个盒子分别装上九个灯泡,但分别位于不同电路中,所以可以让它们分别亮或灭。因为光源太暗了,拍特写的时候,就需要弄几个小灯离得近一些,但看上去仍像单一光源发出的。
为了让影片看起来更多样化,贼首法金家中有好几场戏,Edelman试图让每一场看上去都略有不同。为此他花了大量时间搞不同的布光方式。他的一个策略是前景用暖光,而后景用稍微冷的光。观众看银幕上那些晚上的场景似乎十分单调,实际上背后的工作相当复杂。Edelman说:“剧本上有时候就一句话,‘桌上有支蜡烛’,我们要忙半天。如果人物拿着蜡烛走路,那更难了,得找人拿着中国灯笼跟着他……镜头外常常是三四个人在一起动呢。”
花絮七 波兰斯基拍《雾都孤儿》为疗伤,几度痛苦失声
所有人都会为波兰斯基重拍《雾都孤儿》感到奇怪,原来这其中有个伤感的秘密:波兰斯基想借此片让他在天上的妈妈知道,一个失去母亲的孤儿是如何的可怜和悲惨。
2003年以《钢琴师》荣获奥斯卡3项大奖的波兰斯基,多年来对于他童年的悲惨和伤痛无法忘怀,他甚至对媒体表示之所以拍《雾都孤儿》是为了要疗伤,因为“艺术能使痛苦转变”。波兰斯基虽然出生在巴黎,却在二战爆发前随父母回到波兰,他母亲后来不幸在克拉科的贫民区被纳粹送进死亡集中营,从此波兰斯基就独自一人在波兰南部长大。
波兰斯基此次重回伤心地拍摄《雾都孤儿》是对自己过去伤痛的一种缅怀,却也是一场告别悲惨童年的仪式。拍摄《雾都孤儿》勾起了他许多回忆,波兰斯基表示,他知道没袜穿把脚磨破的感觉,也懂得饥寒交迫的凄凉滋味,更明白世界上最悲惨的是不是没床睡不是没饭吃而是没有妈妈在身边。在执导《雾都孤儿》的过程中,他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让他难过不已,甚至数度失声痛哭,使得拍摄工作不得不暂时中断。
花絮八 奥斯卡影帝本·金斯利与波兰斯基十几年后再度合作,盛赞不绝
片中扒手黑帮的领头人法金由奥斯卡影帝本·金斯利(Ben Kingsley)担纲,他是好莱坞为数不多的几位英国演技派演员之一,曾凭借《甘地》获得第55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在《巴格西》及《性感野兽》中的精彩表演则赢得了两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十几年前本·金斯利曾和波兰斯基合作过《死神和处女》(Death and the Maiden),这次在《雾都孤儿》中的再度合作两人都期待以久。金斯利表示,十几年来他其实一直渴望和波兰斯基再度合作,这期间他们常常共同出席影展(他当评审、波兰斯基当主席),还有许多公开的应酬场合,但都无法深谈。他知道波兰斯基非常爱家,他爱妻子、更爱孩子,会想到拍《雾都孤儿》,金斯利一点都不意外。本·金斯利甚至赞美波兰斯基,说他重拍大文豪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就像是名音乐家重新诠释贝多芬的名曲一样,绝对是雅事一桩。
(责任编辑:枫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