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辜负了人们期望的偶像演员?新片公映在即,听“理发师”讲述偶像心得和成长收获
《理发师》可谓是一部命运多舛的电影,男主角的人选曾一度定为姜文,后来重组剧组后人选也常常与葛优、梁朝伟、梁家辉这些大牌明星的名字连在一起,最终确定陈坤却是让很多人大感意外。从第一次开机到4月9日上海公映,这部电影一共经历了三年的时间。
《理发师》剧照
在《金粉世家》之后,陈坤一直没有力作问世,让期待他更上一层楼的人们有些失望,但愿《理发师》会是又一个开始。
“我和陈逸飞先生的渊源,缘于在上海参加的一次音乐活动,然后他就非常主动和热情地邀请我参加电影《理发师》的拍摄。演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压力。我不是一个很有压力的人,我会把这种压力忘记。我觉得,既然让我来演了,我就不管了,觉得他就是我,该我演。把他演到我理解的最好。到最后我也觉得,当这部影片上映的时候,对我的一个评价也好、口碑也好都不是很重要。 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经历嘛。这个得失对我来说已经比较淡了。可能陈先生在的时候,我还会寄希望得到大家认可,但现在,这方面的考量几乎已经没有了。”现在的陈坤就是这么看待《理发师》的
不得不说的《理发师》
所有人都只是陈逸飞笔下的色彩
新京报:第一次看到了《理发师》的完成片,有什么感觉?
陈坤:非常遗憾我只看了开篇短短的十分钟。但是这已经足够让我感到紧张,而且会对我的表演有一些小挑剔。
新京报:有些什么样的小挑剔?
陈坤:电影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之中自然包括表演的不到位。其实在这部电影里我表现得如何,我根本就不在意,观众只要认可导演陈逸飞就足够了。对我来说,体味其中滋味的过程才是最值得我珍惜的。
新京报:之前你一提到病逝的陈逸飞都会忍不住伤心落泪,但是在首映之前的观众见面会上,你一直面带微笑。
现在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陈坤:陈逸飞先生病逝之后,与《理发师》相关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得伤感起来。但是在经历那么多风波之后,影片终于能够上映总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所以我不愿意让观众带着同情的心理来看这部电影,我想陈逸飞先生也是带着微笑在看这部电影的。
新京报:我知道在拍摄之前你和陈逸飞并不熟,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陈逸飞征服你的原因是什么?
陈坤:他内心充满霸气的张力。像他这么一个世界级的画家,大可不必对人如此谦逊,他曾对我们说:“感谢你们帮我一起完成这个梦想。”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所谓艺术家的那种各色。从表面看起来,他是那么柔弱和儒雅,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对艺术的执着却是滚烫的,这让他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充满霸气的力量,叫人无法抗拒。
新京报:陈逸飞的妻子宋美英曾表示,片中的陆平实际就是陈逸飞的写照,你怎么认为?
陈坤:我觉得陆平是一个青石板和天鹅绒的混合体,青石板贫贱却不俗气,天鹅绒是骨子里的高贵。陈逸飞曾说:“画画是很寂寞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画油画。”陆平这个角色内心有很多懦弱的地方,包括对感情的取舍。他常说,“我只是个剃头的。”这句话始终是他找到快乐的价值媒介,但是在影片结尾,他选择了放弃陪伴在身边的、一直被他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理发箱,这是他对痛苦地活着的一种释放,其实是表达了他内心深处最深的寂寞。从这一点来看,陆平和陈逸飞先生是有着强烈的共鸣的。
新京报:你是替代姜文来出演这个角色的,姜文给你造成压力了吗?
陈坤:我从来没想有想过去超越姜文老师,我们之间也没有可比性,所以我毫无压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你现在看到的就是陈坤的表演方式,旁人很难影响到我。
新京报:你曾说过,在《理发师》里,所有的人都只是陈逸飞笔下的一抹色彩。你似乎不太愿意把这部电影看成是自己的一部作品。
陈坤:像这样的话是不可能强迫我说出来的。在开拍之前,我曾把《理发师》当做是我演艺生涯中的一部里程碑似的作品来看待,但是在进入角色之后,我才发现应该让自己退回来,不留痕迹。因为陈逸飞把他所有对艺术的理解和情感都融进这部作品里了,我只是作为完成一部艺术作品的载体去参与,这应该就是陈逸飞一个人的《理发师》。
新京报:你对影片的上映有什么期待吗?
陈坤:我当然希望观众能喜欢,但是坦白地讲我还是会有一些担心,因为他缺少娱乐性。
陈逸飞是一个艺术家,而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不被人理解的。
(责任编辑:宋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