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强弩之末”还是“更上层楼”,这是一个问题。4月1日,34集电视连续剧《马大帅3》开始在BTV-4影视频道播出。已经成为“现象”的《马大帅》进入第三部,创作者和观众的热情似乎都有所低落。无论编导演还是观众都意识到,重新回到农村的《马大帅》演变成为纯粹搞笑的小品串烧。对于严重缺乏笑声的中国电视来说,这样的风格到底是好是坏?《马大帅3》还能否延续第一部的辉煌?请看本期“一种关注”。
看电视剧的观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了看戏,一类为了看人。 《马大帅》拍到第三部仍然还有这么高的热度,不能不说是赵本山本人的魅力所致。《马大帅3》本身是一个大“小品”。它在美学上遵守的“三一律”(人物、时间、地点三统一)、在表演上追求的戏剧化状态和喜剧效果,都与电视剧作为长篇叙事艺术的美学特征有鲜明区别。《马大帅3》不但“小品性”十足,而且还充分表现出“反电视剧”的性质。
角色设计,主次不分
与小品一样,《马大帅》的人物角色设计是一个封闭的结构。所有角色仍然以马大帅、范德彪为核心,并在原有玉芬、小翠、钢子等主要角色外,增加了胡经理、小唐、刘姐、婷婷、江帆、牛三等次要角色。应该说,这些次要角色对于主角起到很好的陪衬与烘托作用,但在次要角色的处理上,《马大帅3》显然遵从了小品的角色设计规律,而没有按照电视剧的内在要求做出正确处理。
在小品的角色设计上一般要求角色戏份大致相当,只要出现的角色都对情节有关键作用。但电视剧就允许出现过渡角色,一旦角色没戏,马上就可以舍弃,不求贯穿始终。但《马大帅3》在这些小角色上就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这些次要角色的戏份不能贯穿始终,但是又在剧中出现过早,这样编剧在前期就不得不费尽心思去维护情节线索的连续性,以至于铺垫进大量游离于叙事主线的情节。
如胡经理、江帆是为了马大帅做“双面间谍”而设计的,刘姐的出现是为了马大帅做婚托、婷婷的出现是为了照应第一部中的拳击手,等等;但是这些情节之前,在马大帅、范德彪执掌美容院这个大的叙事段落中,编剧费尽心思所做的铺垫情节使得整部戏的叙事没有中心、失去节奏、枝节乱生、杂乱无章,甚至有些情节很让观众困惑不解,如“马大帅被踹入河中救落水儿童”,前后都没头没脑。
性格不是割裂就是重复
《马大帅3》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但没有取得丝毫的突破,反而割裂了与第一部、第二部的联系,使人物形象整体走向堕落。
第二部中马大帅之所以得到一处房产,那是他性格中“善”的因素发挥的作用,这一情节设计使主题显现出一丝“暖色”。但在第三部中,马大帅的“善”不但没有了踪影,反而多了些“委琐”、“狭隘”。如果说第一部中马大帅博得了同情,第二部在第一部的基础上将一个有心做事业的马大帅高扬了上去,那么第三部不但将这个沦落的“校长”打回了最初的原型,甚至连最初的原型都不如,使马大帅的形象最终走向“渺小”和“卑贱”。
在范德彪的形象塑造上,《马大帅3》犯了“话不能说三遍”的忌讳,编剧仿佛为了突出他“什么都想得到却没有什么做得到”的特征,在情节上让范德彪一次次犯几乎同样的“低级错误”,这种刻意的、低水平的简单重复显然有害无益。
此外更重要的是,《马大帅3》几乎把两位主人公一切的失败都归因于性格本身的原因,而没有深入探究与之相联的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大帅3》只具有“戏”的价值,而不具有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所应有的现实主义深度。
苦难生活,何以发笑
如果说第一部、第二部还能给人些许思考的话,那么《马大帅3》除了无聊的搞笑,就是搞笑的无聊。为了突出搞笑效果,《马大帅3》运用了大量的巧合、误会等戏剧手段。“笑”是中国电视剧所缺乏的,因为在国产剧中大量的“斗争叙事”与“苦难叙事”占据了主流。但缺乏“笑”并不意味着什么样的“笑声”都是可以接受的。《马大帅3》把小人物当作取笑的对象,甚至把“小人物”当成“小人”来写,这样的“笑声”则是不合时宜的。
《马大帅》将镜头对准小人物是值得赞许的,但是艺术中的“小人物”绝不等于“小人”。《马大帅3》的错误就在于把“小人物”当作“小人”来写,原本有些男子气概的马大帅和彪哥成了说话唯唯诺诺、经常干点坏事的“小人”,小唐由“痴情男子”变成了“偷情小人”、胡经理与江帆的感情纠葛变成了“小肚鸡肠”。这样一种错误的人物形象定位使得原本积极向上的东西全都蒙上了灰色。
顺便再补充一句,中国电视剧很少注意时间对叙事的推进作用,《马大帅3》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叙事时间上,《马大帅3》根本没有明显的变化,天气、气候、季节、节气、节日等对情节的设计没有任何帮助,从这一点看,《马大帅3》更像一部在摄影棚里“一蹴而就”的“恒温”电视小品。
张国涛(北京剧评人)
主创点评
编剧白铁军
《马3》达不到第一部的高度
《马大帅》系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
白铁军:三部作品中我还是最喜欢《马大帅1》,因为是第一部,很多碰撞都特别新鲜,也兴奋,到《马大帅2》中我们自己进了一个误区,就是设置了学校这个场景,马大帅当了校长说话也不对味了,感觉是有点别扭,所以在《马大帅3》中让他又回到了农村,范德彪也是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对《马大帅3》还满意吗?
白铁军:还行吧。完全用喜剧的方式讲述这些挺苦的事,实际上挺难的,弄不好就让人觉得假。之所以说《马大帅3》达不到第一部的程度,是因为没有更多的效果给人家看了,比如《马1》中马大帅拉鸡蛋,还有范德彪吞灯泡,这些细节在《马3》中都没有了。《马大帅3》最满意的就是这一部中赵本山和范伟的对手戏都比较出彩,就是稍微有点拖拉,因为他俩的戏即兴的成分太多了,无论说的是不是剧本的台词他俩全能接下去,也正是因为即兴的东西多,所以时间上不好控制,会显得有点拖。
从现在播出的效果来看,达到了你之前在剧本中的构想了吗?
白铁军:和之前预想的不大一样。《马大帅3》中还是即兴的成分比较多。现在播出的版本应该说是正常效果,一些预想的东西到实施中是有问题的,现在基本是边拍边改的效果。
比如大款这个人物,本来是想让他在后半部分才出来的,但是拍到前面的时候觉得他应该出场了,如果留到后面就有点太刻意了。
这种边拍边改的方式,会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白铁军:边拍边改有一个弊端,就是没有再修改的余地,比如你写了两集已经拍完了,之后你发现前面有一个错误,但是已经拍过去了,就不好再改了,只能在后面的情节中再弥补,想办法再圆这事。有一些漏洞实在圆不回来了,也没有办法,所以会有一些观众说在一些地方是有漏洞的。比如说《马大帅3》中,有一个情节说马大帅撞了人,卖了房子,陪了5万,其实人不是他撞的。后来写到后面就把这个情节给忘了,发现的时候只能再临时加一场戏,警察找到马大帅,说找到了真正的肇事者,把钱还给了马大帅。
还会再接着拍《马大帅》吗?
白铁军:这确实是最后一部《马大帅》了,同一个题材、同一城市、同一个时空,拍得太多了。后来没的可写只能生编了,情节重复,还不如弄个新的剧呢。
主演范伟
太多即兴表演拖住了节奏
对自己在《马3》中的表演满意吗?
范伟:怎么说呢,还行吧。每部中的我都不一样,随着年龄阅历在成长变化,剧对人物的需要也不一样。第一部范德彪像个大孩子,眼睛里是粉红色,暖色调,始终生活在童话里。过分的理想主义,导致他有些孩子气的行为。第二部他的处境不顺,整天炒菜买菜,由过去的风风光光变得有点怀才不遇,眼睛里变成了蓝色,冷调子;第三部就是橘红色,又变成了暖色调。因为第三部增加了范德彪和房东刘姐的感情纠葛,由于没钱租房,和刘姐耍小心眼,到美国以后有了点收入又变得大气了。他和刘姐的儿子关系也很好。他们之间开始是亲情的感觉,后来往爱情上走了走,走了走以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没成功,又回到了亲情上,变成了刘姐儿子的舅舅。第三部中他都是一种很温情的感觉。
有没有什么遗憾呢?
范伟:遗憾嘛,第三部中和本山大哥的对手戏很多,我们在现场有很多即兴的东西,单个来看相当精彩,效果很好,所以后期都舍不得剪,但是全放上去,可能就使得整个戏的节奏要拖拉一些。这部戏到现在我马马虎虎的也没有整个从头到尾看一遍,就感觉怕观众觉得拖拉。现场很过瘾,碰撞出了很多火花。但如果当时能意识到,肯定就打住了。
三部戏下来,和赵本山的合作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范伟:第三部中我们的对手戏更过瘾。前两部,尤其是第二部太沉重,为了突出建小学的主题,剧比较“正”,第三部本山大哥希望我们更轻松一些,不要太考虑什么沉重的主题,话题需要轻松,带给观众欢乐、不要太沉重。在剧情上、表演上都注重“开心”。因此在第三部中大家心态上也更加轻松,即兴的东西更多,所以对手戏更过瘾。
第二部用艾敬(艾敬博客,搜索艾敬)和宁静是考虑明星效应吗?
范伟:不是,第一部就考虑过艾敬。当时她都进组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音乐演出方面太忙吧,又退出了。王雅捷(王雅捷博客,搜索王雅捷)刚来的时候是按小翠的角色找的,后来和现在的小翠一比,就觉着稍显成熟,就让她演了玉芬。第二部的时候王雅捷没有档期,正好就找了艾敬,算了却一个心愿。宁静据说也是喜欢本山的风格,在一个颁奖晚会上两人见面定下来要演的。宁静的表演是片中的一大亮点,很多观众都很喜欢看她。王雅捷在第三部中则越来越成熟了。
(责任编辑:枫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