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乐周报记者/紫茵)中国的交响乐团赴欧巡演并非新鲜事,“成功”、“轰动”屡见诸报端。2006年3月24日至4月2日,北京交响乐团第三次踏上交响乐的故土。记者通过随行亲历,重新解读交流活动与商业演出之间的本质区别与真正含义。一般来说,后者的三项重要衡量指标,应由票房销售、现场反映、媒体评价综合而成。可以说,这三项指标,北交此行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纽伦堡、罗森海姆、林茨、慕尼黑、维拉赫5座城市演出5场,4场票房高达100%,1场上座率在85%以上;5场音乐会,德奥原籍观众超过99%,在持久的掌声中,北交音乐家每场加演3-5首;德奥主流媒体均及时辟出主要版面,谭利华、李飚、马晓晖和乐队的大幅照片与评论文章交相辉映。北京交响乐团还未走出欧洲大陆,如潮好评已如影随形。
拉练:两天演出3场首战告捷
经过10小时空中飞行,当地时间3月24日傍晚抵达慕尼黑。
从3月26日零时开始,欧洲实行夏令时。首站纽伦堡的演出,因“名歌手音乐厅”临时调整日程,原定25日周六晚间的音乐会被安排在26日中午。这一天,北交连续转场,奔走于纽伦堡和罗森海姆两座城市,演出两套曲目完全不同的两场音乐会。
清晨,纽伦堡下着小雨。乐团提前进入音乐厅走台。有位满头银发的老人,静静地坐在观众席间。他,欧洲老牌演出经纪公司总裁霍特纳德,北交3次德奥巡演的邀请方与主办者。此时,老人脸上的表情轻松而从容。因为,北交音乐会的票又卖光了。排练结束,霍特纳德露出满意的微笑,他走上舞台,兴奋地同谭利华、马晓晖以及乐队演奏家一一握手,说:“我欢迎你们!这座城市欢迎你们!演出即将开始,期待着你们带来新的精彩美妙的音乐。”
上午11点,在热烈的掌声中,谭利华轻快地跳上指挥台。“名歌手”大厅顿时被欢悦的鼓角声淹没。
这套曲目上半场为河南作曲家方可杰在2004全国音乐作品评选获奖的管弦乐《热巴舞曲》,上海作曲家杨立青的二胡与乐队《天山牧羊女》(与曹元德合作)、《引子、吟唱与快板》;下半场是拉赫马尼诺夫《第三交响曲》。
第一曲结束,掌声轰然而起。环视四周观众欣喜有加频频颔首的动人形色,前排少男少女兄妹3人,相互交换着惊喜的眼神,小妹妹更是在座位上一个劲儿颠腾着拍手。
马晓晖手执二胡,一袭红纱罗裙飘然而出,观众发出啧啧赞叹。他们为音乐中鲜明的新疆风格与浓郁的齐鲁情韵而陶醉,马晓晖数次返场谢幕,用纯正的德语向座无虚席的纽伦堡观众致谢,引来一阵会心的笑声。再次落座之后,莺啼婉转空谷回音,引人入胜妙不可言,观众被刘天华的《空山鸟语》彻底征服。
因为乐团必须赶在下午两点出发,尽管全场观众盛情难却,但在吴祖强改编的弦乐曲《良宵》、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I》和鲍元恺《猜调》3首Encore作品之后,谭利华还是不得已决然画上句号。
当晚,在距离纽伦堡234公里以外的罗森海姆,青年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成为绝对主角。在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序曲和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之间,唐建平的《圣火――2008》点燃了全场沸腾的热情。乐队加演3首欲罢不能,最后,在《法兰多尔》的喧腾中精彩落幕。
第二天,北交艺术家从德国的罗森海姆赶往奥地利的林茨。两天3场演出4次走台,再加500公里的行程,排练的强度,演出的密度,体能的巨大消耗和旅途的奔波劳顿,为北交巡演历程所罕见。在音乐总监谭利华的率领下,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表现出坚韧顽强的工作作风,严明有序的组织纪律,和谐乐观的团队精神,令人十分感佩。
圣火:五星红旗首次在布鲁克纳音乐厅升起
在“莫扎特年”来到林茨意义非凡。这座城市曾因莫扎特《第36交响曲·“林茨”》闻名遐迩。事实上,当地人更以林茨出生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布鲁克纳为荣,最好的音乐厅以其命名,位于风景如画的多瑙河畔的壮丽建筑,在晚霞余辉和水面倒影中显得格外迷人。
记者发现,一面五星红旗在夜风中猎猎飘扬,这在其他音乐厅是难得一见的风景。音乐厅负责人说,因北交是“布鲁克纳”的第一位“中国客人”,才会为此升国旗。
北交是第一个走进布鲁克纳音乐厅的中国职业乐团。李飚说,国内乐团应该多多走出去,感受欧洲的人文自然环境,体验德奥古典音乐内在的丰美。在林茨听着多瑙河的水声,肯定会豁然开朗,理解莫扎特为何能写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李飚与北交3次在德奥首演中国打击乐新作,第一次,刘楥为其特制《打击乐协奏曲》;第二次,唐建平为其专供《仓才》;第三次,唐建平再度为其量身订作《圣火――2008》。
3月27日当晚,身穿红色丝绸衬衫的李飚像一团火照亮布鲁克纳音乐厅。他极富想像力的音乐表现倾倒林茨观众。锣鼓镲主奏的第一乐章,隐含着坚忍、苦痛;下一个片断,钢片琴奏出奇幻的音色,象征着和平圣徒和光明使者的追求与呼唤;第三部分由马林巴主奏,通过强烈的节奏,音乐催发人类追求自由与爱的情感,震动心灵的共鸣。
当地媒体评论接踵而来。奥地利通讯社以《林茨:辉煌的一夜》为题,发文称李飚“为这座城市带来圣火一般的热情,他的技艺令人目瞪口呆,他把所有的节奏用最富有感情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成为当晚最大的亮点”。奥地利平面主流媒体《新人民日报》、《北奥地利日报》、《皇冠日报》等,不约而同冠题《北京人作客布鲁克纳音乐厅》。有权威人士称,“第一次听这部打击乐协奏曲,但其显然不是典型的中国作品。而是一个亚洲和欧洲‘混合血统’的产儿,这样的‘混合’非常成功”。并一致赞赏谭利华,“指挥优雅而稳健,手势清晰而精确,乐队完全在其掌控之下,使西方作品表现出应有的面貌,中国作品更是出神入化……”。
挺进:三次巡演三上台阶
经过前3场音乐会的磨砺,慕尼黑和维拉赫的演出更为顺畅。
北交第一次被演出商安排进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专属音乐厅演出(上一次在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厅),3月29日音乐会的票价也与世界一流乐团音乐会票价等同。这里的观众带着惯听世界一流乐团的耳朵,来听北京交响乐团的演奏,其挑剔苛刻可想而知。当晚,记者坐在二楼侧座一排,将指挥脸上瞬间变化的表情尽收眼底。
这座音乐厅的自然声优质状态无以伦比,乐手们在排练备战中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舒服。进入实战的瞬间,谭利华仍以其标识性的步态轻松跃上指挥台,在舒展双臂的同时,向他的乐手绽放微笑,有效地化解了集体无意识紧张的情绪,《热巴舞曲》悠扬的弦子,铿锵的踢踏,无不充满了弹性和张力。
马晓晖风光重现;“拉三”再推高潮。一向严谨刻板的慕尼黑观众情不自禁地长时间欢呼起来。谭利华数次返场谢幕有礼有节,北交为世界著名古典音乐圣殿书写中国音乐的传奇,赫库里斯大厅重演罗森海姆Congress
Centrum的盛况,再次刷新加演4曲的记录。
最后一站,维拉赫音乐厅的观众为李飚和谭利华指挥的北交而狂热喝彩,最后encore的曲目竟然加到5首,《北京喜讯传边寨》奏罢,全场观众站立着鼓掌数分钟无法平息。散场后,许多观众兴犹未尽,朝乐团乘坐的大巴士,响亮拍手高呼“Bravo!Bravo!”
此次北交德奥巡演的成功因素很多。首先,曲目的选择与安排更加趋于理性,两套作品各有千秋,扬长避短。北交当之无愧于力推中国交响乐新作的一支劲旅,谭利华当之无愧于首演中国交响乐新作最有心得与经验的指挥家,这些独具的优势成为有力保障,从现场效果看,观众对中国作品反映的热烈程度甚至超过西方作品;北交此行无论从整体状态、演出水准、应变能力、作品质量,均呈现可喜变化。凡北交演过的地方,票很好卖;而首次攻占林茨,门票早在演出前两个月已全部售罄。这说明北交在德奥古典音乐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从而增强了演出商和乐团自身的信心。霍特纳德演出经纪公司准备将北交下一次巡演扩大到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等重要城市。
从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到2006年3月,北交3次德奥巡演,成功反响与票房收入兼得,实现了3次跨越。这种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商演特例,其规格与模式,为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启示和值得推广的经验。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