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由谁说了算?
记者:“韩白之争”的焦点之一是,白烨认为80后进入了市场,但没进入文坛。那么,80后作家到底有没有进入文坛?进入文坛的标志是什么?由谁说了算?
葛红兵:进入文坛的标志,首先是有没有一批成熟有代表性的作品,其次,是有没有自己的代表性作家,其三,有没有追随的读者,我觉得80后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 是否进入文坛,应该由读者说了算。某些作家的自说自话,批评家的所谓认证,某些刊物的哄抬,某些官方机构的钦点,某些奖项的标榜,都不能算。只有读者是唯一的“坛”,只有读者的接受是唯一的接受。
陈村:80后作家当然进入了文坛啦。至于进入文坛的标志,有的说要取得主流的认可,也有的说要取得市场的认可,很难定义。这是一个没啥意思的概念。文坛不是你白烨说了算,不是我陈村说了算,也不是韩寒说了算,而是由历史说了算。可能我们中这么多人,最后一个人也留不下。
通过这个讨论,大家最应该看看,80后的作品究竟什么样。我觉得80后应该好好把文学当回事,继承前辈,这前辈不是我们,而是那么多的文学经典。韩寒不应该与老头子PK,要与伟大的作品去PK,与90后去PK。这世界庸人太多,你韩寒不可能与每一个烂人去斗。应该做点有意思的事情。
陆天明:作家不是要戴红花,上主席台才算进入文坛,一个作家有作品推出,有读者喜欢,这就已经是进入文坛了。80后的作家,比如韩寒,他的作品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有如此大的受众群体,他当然已经进入文坛。文坛并不是由评论家或者什么领导来决定的,如果是这样,从来没有哪个评论家吹捧过我的的创作,从这个角度说,我比韩寒更有权利辱骂文坛了。但是能凭借这点就说我还没有进入文坛吗?我有上亿的观众与读者,这就是最大的肯定与标志。
方方:80后的作家并没有必要追究自己到底有没有进入文坛,文坛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志存在,作家只要不停地创作,有读者喜欢并认可自己的作品,这就足够了。我本人是很喜欢韩寒这个小孩子的,也欣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有很多人喜爱,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有没有进入文坛这个问题。
作家怎样看文坛?
记者:文坛究竟是个什么坛?你怎么看待你心目中的文坛?
陈村:文坛已经崩溃。过去,文坛是个官方定义,作协会员、专业作家是文坛,但今天是个多元开放的社会,很多人进入了文坛,出版很多好看的东西。韩寒的说法肯定不妥当。如果文坛是个屁,那你为什么还要进来捞屁呢?你已经进入了文坛,文坛对你是好的。哪怕只有一小部分是好的,也不要下全称判断。80后对90后而言已经是前辈了,所以应该为后辈留一条路。如果文坛是个屁,那让90后跻身进来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差吗?文坛是什么?争上1000年也争论不清,所以不用争。我们应该花精力去分辨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葛红兵:我心目中没有文坛,只有读者。我为读者写作,只有读者的接受让我兴奋,其它的都不在我考虑的范围之内。
大众还能相信文学评论吗?
记者:有偿评论是否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大众是否还能相信那些文学评论家的评论?
陆天明:有偿评论早已经成为中国学术腐败的根源,也是最大的学术腐败之一。在美国报刊专门写书评、影评的评论者,如果被发现写一篇“有偿评论”,绝对会丢掉饭碗。而文学、艺术系教授写“有偿评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不可想象专家、教授们会为几个小钱而不顾自己的信誉,信誉才是真正的饭碗呵,不顾信誉就等同于抛弃自己的学术努力。但是我不否认好的文学评论的存在。
方方:有偿评论早就不是什么潜规则,已经是公开的现象了。至于大众,评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
葛红兵:我对评论的信任正在降低———批评家对时代的理解力远远低于或者滞后于创作家。80后所面对的问题是:80后尚没有诞生自己的理论代言人,没有自己的同龄批评家,80后就不可能真正获得时代的理解的和认可。然而,没有必要去催生什么批评家。批评并不是文坛必需品。事实上我对大多数批评家的理解力表示怀疑。
怎么看待文坛的腐败?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文学的学术腐败现象?这里面是否有着层层黑幕?
葛红兵:有学术腐败。但是没有那么严重。知识分子的腐败说出来是非常可怜的:为了一点点的名,一点点的利,都是读者一眼都可以看穿的。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对这种腐败负责?大家都在“认认真真”地说谎,少数几个记者说真话,反而被看成是说谎的了。局面不可能很快改观。我只是乞求于这个世界以宽容———让那说真话的也有生存的机会,这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保证说假话的不能把说真话的戕害了。
陈村:学术腐败主要是缺乏一种制度。比如教授抄袭,一定要惩罚,让他滚蛋。任何坏事,一定要有舆论监督。如果腐败了,受到了惩罚,就会有所收敛。没有惩罚,任何事情都会不了了之。
“韩白之争”意义何在?
记者:以这种方式进行代际争论,是否是一种正常现象?除去无聊还有没有深层次的意义?名人博客为何会演绎成文人吵架的是非之地?
葛红兵:本来“韩白之争”是正常现象,现在有点像闹剧了。很多人进来打群架,有的人甚至进来胡搅蛮缠一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真诚的东西,注定要被笑谑化,认真的人,要被大家当成笑剧演员来欣赏。我相信韩、白两人都还是真诚的人,文人可以争观点,但是不要争死活,扳手劲。名人博客也应该“有话好好说”。
陆天明: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代际争论’。这个问题完全不是年龄代沟的问题,是两个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不同而引出的。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双方都心态平和地坐下来开诚布公地谈论,而现在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方方:不谈这种争论无聊与否,名人博客演绎成是非之地本身就已经值得深究了。从这一点出发,网站无疑是罪魁祸首。
陈村:网络调动了人在隐身状态下的情绪,让人把另一面全部释放出来。对于这种争吵,我只想对80后说,青春是很容易过去的。吵吵嚷嚷没有价值,最终只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很讨厌的人。
“韩白之争”已经有10多天了。此后迅即蔓延到平面媒体,从文学之争,演变为道德之争,有媒体甚至将它推向代际之争。而陆川和高晓松的加盟,更是将这场口舌战引向了娱乐的边缘。
然而,文坛究竟是什么?韩寒他们究竟是胡闹还是提出了实质性问题?“韩白之争”是闹剧还是冲击……昨天晨报记者采访了作家陆天明、陈村、方方、葛红兵等人,就“韩白之争”中涉及的文坛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发出了第三种声音。晨报记者徐颖实习生艾家静 (责任编辑:虫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