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亮与《墨攻》
香港导演,主要作品有《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88)、《飞越黄昏》(1989)、《笼民》(1992)、《仙乐飘飘》(1995)、《自梳》(1997)、《流星语》(1999)等。其中《笼民》获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电影《墨攻》改编自日本漫画《墨子攻略》,故事讲述战国时代赵国一万五千大军在名将苓淹中的率领下,兵临梁城城下,仅有不到四千五百人的梁城不得已向当时维持正义,反战的墨家集团提请救援,正当梁城上下举国慌乱,人心惶惶的时候,墨家的援军到了,可是只有一个人———革离……刘德华在电影《墨攻》中饰演墨家子弟“革离”。
十年一剑
《墨攻》中战争场面我更愿意用一种油画式的静态方式去表现每个人的挣扎。
新京报:《墨攻》是你十年磨一剑的电影,这个故事什么地方吸引了你?为什么隔了这么长时间才得以拍摄?
张之亮:1995年,曾志伟把《墨攻》的漫画推荐给我,当时我对漫画是没有什么兴趣的。由于我正在加拿大等待儿子的出世,所以闲着没事就随便翻翻,没想到看完这个故事我发觉自己分不清其中人物的是非好坏,这种从一种以往既定的是非分明的视点转移到无从判断的视点让我觉得很新鲜。当时包括王家卫在内的三个大导演都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但我比较幸运,最终让我买下了。
其实等待十年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自梳》我等了6年,很多戏我等了15年还没有开拍。《墨攻》是因为十年前没有人愿意给我出那么大的投资,也没有人相信我有能力导演这么一部大戏。
新京报:由此看来,《墨攻》中的人物将没有绝对的大善大恶之分,是否也就不再像以往的战争题材那样去全力塑造一个英雄?
张之亮:《墨攻》中的每个角色首先是个人而不是英雄。英雄是无畏的,但人是会有欲望和感到无助的。这部影片应该是表现两者中间的灰色地带。“革离”以为一个人可以帮助别人守城,从而实现自己反战的崇高理想,但是到最后他从战争的残酷中开始看到战争的真实面目,这一切都让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是很可怕的,但这才是战争的本质,整部影片其实就是对战争的一种反思。
新京报:你在表现战争场面时运用了大量长镜头的纪实拍摄方式,是否会担心观众在看惯了刀光剑影血光四溅的打斗场面之后不再接受?
张之亮:但是观众对战争场面始终要求真实,你看到一个人打架的全过程那叫真实,但是只看到血光四溅就是杜撰了。以往的同类题材中似乎正义一方杀死敌人是应该应分的事,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他们所杀的是一个人。
战争的残忍不是血腥的屠杀场面,而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受到攻击后的挣扎。《墨攻》中战争场面我更愿意用一种油画式的静态方式去表现每个人的挣扎。
新京报:刘德华曾表示自己有意买下这个故事的版权,但发现被你抢在了前头。这是否促成了你们的这次合作?
张之亮:这个肯定是有一点,但是选择刘德华更多是出于市场的考虑。现在的电影观众是以年轻人为主的,即使是战争这样一个沉重的题材也不会吸引太多的成年人去看,那么为什么不用年轻人的偶像来演呢?观众是很无情的。
新京报:王志文是一个很有性格的演员,他的表演方式也很个色,刘德华曾说王志文在刚开始拍摄的时候大家并不太接受他的表演方式。
张之亮:刘德华刚与王志文对戏的时候曾偷偷问过我,“他就是这样表演的吗?”我回答说是,他想了一下说,“那我得换种方式和他对戏了。”我知道不但是他们俩,包括其他几个演员在表演方式上都自成一种风格,但是我最怕大家只表现了形态,演员之间必须要有交流才会出好戏。
王志文很敬业,他最不怕损坏自己的形象。把“梁王”处理成一个跛脚也是他的主意,他认为这样可以更加衬托出这个人物面对常人的一种自卑和猥琐感。我曾对他说,我不敢让他这么演,这个形象太丑,但是他嘿嘿一笑,“那不是演员,而我是个演员。”
“文张武徐”
如果说我为了市场妥协要拍《墨攻》的话,那我的确很妥协。
新京报:说回到《墨攻》,让主角谈一场浪漫的恋爱是惯用的模式,尤其在这种男性化的战争题材影片中。但是《墨攻》中刘德华与范冰冰的感情却被处理得很含蓄。
张之亮:《最后的武士》中当汤姆·克鲁斯在临行前与女主角见面的时候,我就一直叫着不要跟女主角发生关系,结果还是发生了。当时我就在想,这种方式是可以被观众预料到的,拍出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原著里“革离”是没有爱情的,我加上这段戏是为了突出战争可以把一切美好的事情摧毁,但是爱情是一定要作为服务角色的,而不是主线,否则就太平庸了。
新京报:刘德华也曾想自己来导演这部作品,现在虽然角色改变了,但在拍摄中他一定会向你表达自己的理解,有创作分歧的时候会听谁的呢?
张之亮:这个问题我在拍第一部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时就遇到了。那部电影里有刘德华、洪金宝、午马、归亚蕾等,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直接与我对话。所以从进入这个圈子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要想不被别人干涉,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找到一个不能被任何人攻击的观点,否则你就只能听别人的了。
我曾遇到过很大牌的演员要求我做这做那,我对待他的方式就是什么都不说,尽管让他演,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不再要求我了,因为他明白我有权利把他的戏加在别人身上,他要小心,因为我是导演。其实任何一个大牌演员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甚至直接就当导演了,但是对我来说,这样的演员我宁可不用。
《墨攻》在刚开拍的时候,包括刘德华在内的几个大牌演员出于习惯都会考虑包括形象等很多方面,他们会问:“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一周之后他们就不会再问了。因为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是冲着这部戏来的,相互信任十分重要,去挣抢最高位置是没有意义的。
新京报:香港影坛有“文张武徐”的说法,“武”指徐克,“文”指张之亮。但是近年来你开始转型拍武侠片,甚至这部《墨攻》,这种反差好像有些大?
张之亮:其实一直把我定位于一个文艺片导演是公司对我的一种外在包装,我拍摄过的影片虽然被统称为文艺片,实际上我尝试的题材很多,有喜剧、悲剧、鬼片甚至包括儿童片。我一直都不赞同把导演划分为哪一种类别的说法,电影本身就是一出戏剧,无论文艺片还是武侠片首先都要去讲好一个故事,没有情感依据又怎么谈得上是一部好电影,更不要说成为一个好导演了。
新京报:那么如今你拍这种商业味更浓的电影,是否是对市场的一种妥协?
张之亮:早在我拍摄第一部电影之前,就很想拍一部同样是反映战争题材的电影,故事核心人物是岳飞。但是我一直都不敢拍。当时我只有24岁,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气度,把握不好分寸,所以现在拍《墨攻》并不存在要去迎合市场而转型的问题。香港电影一直在走下坡路,有很多导演转到内地甚至是改行,相比之下我是很走运的,我一直都认为能当导演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奇迹。
如果说我为了市场妥协要拍《墨攻》的话,那我的确很妥协。
新京报:近期有什么新片计划?
张之亮:我会用一半的时间去准备一部卡通片,因为我觉得中国近年来还没有一部成功的卡通片。此外我还会拍一部与《墨攻》风格题材类似的影片。摄影
徐万涛
(责任编辑: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