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际年龄51岁,投资达235亿元旧人民币,原是为歌剧设计的
今年是首都剧场50周年的大庆,北京人艺准备了8台大戏为剧场祝贺50大寿。昨天,记者独家采访了北京人艺的领导,了解到了许多首都剧场鲜为人知的兴建内幕:周总理多次关怀使得剧场得以兴建、首都剧场原是为歌剧设计、第一个在首都剧场里演出的是前苏联小白桦歌舞团……这些关于剧场的历史点滴无不见证了首都剧场辉煌的50年。
首都剧场前身是生产教养院
1952年,北京人艺正式成立。但是,尽管人艺当时汇集了一大批知名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剧院却没有自己的剧场,还属于一个“流动剧团”。1953年1月13日,北京人艺的奠基人曹禺、焦菊隐和欧阳山尊联合写信给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吴晗,希望把大华电影院划拨给北京人艺作为演出的剧场。市政府决定,将位于王府井大街甲73号的生产教养院拆除为人艺兴建剧场,该剧场能容纳900人,耗资旧人民币80亿到90亿元,即相当于今天人民币80万到90万元。不过,这个剧场不光是为人艺而建,还将满足北京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将为各种国际化演出提供场地。
周总理给首都剧场增投资金
1953年1月28日,当时的市领导吴晗、周扬和张友渔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请求批示。1953年2月16日,周总理请老舍等人座谈话剧《春华秋实》的剧本,其间周总理特意询问了北京人艺剧场修建的相关情况,认为900人的剧场还是小了一点,应当扩容到1200人,周总理还同意剧院落成后向当时的东德定购先进的灯光音响设备,最后王府井大街甲73号剧院的修建资金增加到旧人民币235亿元,即今日新人民币的235万元,用于购置灯光音响设备的资金达到了旧人民币的20亿元,即今日新人民币的20万元。今日的首都剧场,正是在周总理这些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才得以修建成功的。
首都剧场原是为歌剧设计
1953年4月27日,位于王府井大街甲73号的剧场正式奠基。由于这个剧场兴建时,是为了满足多种文化交流的需要,因此剧场一开始是按照歌剧院的标准设计的,观众现在还会看到剧场的舞台前有个乐池,那是专门为歌剧院的乐队准备的。
1954年2月初,剧场虽然还未建好,但“首都剧场”的名字已经被确定了下来。之所以称之为“首都剧场”,是因为剧场将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团体,是首都北京的文艺阵地,因此“首都剧场”的蕴意鲜明准确。
第一个登上舞台的是前苏联团
1955年,首都剧场正式落成。但由于剧场计划要满足各种文艺形式、各个院团的演出,剧场落成后一直没有给北京人艺使用。为此,曹禺和焦菊隐又分别给周总理写信,周总理最后决定,首都剧场交付北京人艺。1956年8月20日起,首都剧场正式归属北京人艺。因此,首都剧场落成的日子习惯上要从北京人艺进驻首都剧场开始算起,今年的8月20日是首都剧场归属北京人艺50周年的日子,实际上,首都剧场早在51年前就已经落成了。
在首都剧场进行的第一场演出是在1956年的5月1日,上演的是前苏联小白桦歌舞团的歌舞节目。北京人艺在首都剧场中上演的第一出剧目是曹禺的名作《日出》。1956年9月24日,《日出》在首都剧场进行了第一次带装联排,同年11月1日《日出》正式首演。
第一次大修在1999年
1999年,首都剧场进行了建成40多年来的第一次大修。市政府拨款7000万元人民币,对首都剧场进行了全面翻修。首先,首都剧场经过数十年的风雨冲刷,外立面已经由米黄色变成了深灰色,北京人艺的负责人让剧场外立面又恢复了修建伊始时米黄色的外观;其次,首都剧场的门口台阶铺上了庄重的花岗岩,替代了先前被踩踏得坑洼不平的人工石料。而剧场前厅则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修建时的凤尾石地面。这种凤尾石地面是珍贵天然石料,目前只有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和首都剧场三家单位可以见到这种稀有的石料;还有,首都剧场从加拿大进口了世界最先进的大螺旋升降技术,即使在升降舞台上面立上一根香烟也绝不会歪倒。
此外,在这次大修中,首都剧场有两个地方进行了历史性的改观。第一个是剧场门前左右两侧的灯,昔日那两盏高高的路灯变成了今天的汉代灯台造型。第二,剧场内的圆顶内过去有一颗醒目的红五星,现在却不见了,著名建筑师常沙娜为剧场的圆顶设计了一朵更为美丽的莲花造型。
剧场服务员大多大专以上学历
2003年,北京人艺将首都剧场与人艺小剧场和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合并成北京人艺演出中心,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提高改善。记者了解到,北京人艺的管理和服务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剧场的服务达到了国际最先进的水平。有趣的是,一些人说,从首都剧场的服务人员便可以看出剧场的管理水平,因为剧场招聘的服务人员大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可谓学历最高的服务队伍。
首都剧场被选入英国《世界建筑通史》
50年来首都剧场一直都是北京市最好的剧场。首都剧场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1225个座位,4个排练厅;首都剧场是我国第一个以欧洲大陆建筑体系为蓝本,安装了全套五台机械设备的剧场。首都剧场拥有16米直径转台,50道吊杆,以后又增加了升降乐池。首都剧场是目前我国国内惟一能保持“自然声”的剧场,无论是话剧还是歌剧演出,演员都不用佩戴麦克。上世纪50年代,首都剧场获得中国建筑协会颁发的50年代优秀建筑创作奖,并被选入权威的英国《世界建筑通史》。
【相关链接】 首都剧场拥有很多个“惟一” 剧场一楼有北京惟一一家戏剧书店和曹禺纪念馆。
剧场二楼有老艺术家艺术馆,里面悬挂着老演员们的国画和书法作品;二楼的戏剧咖啡厅是记者目前见过的最为物美价廉的咖啡厅。咖啡厅不仅环境整洁,服务人员调制的“卡布基诺”咖啡的味道也极为醇正,而且才卖12块钱一杯。
剧场四楼是我国惟一家戏剧博物馆,青砖灰瓦式的装修,加上曹禺等戏剧名人的蜡像和大量史料,使得中国的百年戏剧史跃然眼前。
首都剧场的大师们和著名剧目 建院四巨头: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 编剧大师: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梅阡
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蓝天野、朱旭、英若诚、舒绣文、朱琳、胡宗温、郑榕、李婉芬、叶子…… 当今台柱子:濮存昕、宋丹丹、梁冠华、何冰、冯远征、徐帆、杨立新……
经典剧目:《日出》《雷雨》《茶馆》《龙须沟》《虎符》《骆驼祥子》《蔡文姬》《屠夫》《推销员之死》《小井胡同》《鸟人》《万家灯火》《北街南院》……
首都剧场50大寿演出节目单 从3月22日到5月底 北京人艺《北京人》《全家福》《合同婚姻》
国家话剧院《萨勒姆的女巫》 天津人艺《原野》和《日出》 香港话剧团《倾城之恋》 以色列卡梅尔剧院《安魂曲》
(责任编辑:阿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