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3月。又是奥斯卡。
尽管外界对于每年奥斯卡的颁奖结果总有异议,但经过70多年,奥斯卡的公正性还是经受住了时光考验。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越安全就越要引起警惕。毕竟在一部电影的投资可以动辄高达2、3亿美元的今天,很难相信商人们会放弃通过常规或者非常规的手段,对能够给电影票房和声誉带来重大变化的“奥斯卡”施加影响的企图。 没错,“苍蝇不盯无缝的蛋”,但是反过来也可以说,苍蝇从来没放弃过对蛋的幻想。
今天的《娱乐周刊》可以说是对奥斯卡的一次小小体检。我们邀请了曾经担任奥斯卡评委的邬君梅女士,国内资深电影评论人周黎明和蒋勇先生,对奥斯卡的评奖流程进行了分析。看得出,评选过程已经相当成熟,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没有因此放弃对奥斯卡有可能产生疏漏、让无良商人有机可乘的环节进行推敲的可能。
接下来,类似“史海钩沉”。与很多声名狼藉的奖项不同,奥斯卡历史上并没有产生过震惊世界的贿选丑闻。不过,商人的精明就是,一方面避免违反游戏规则;一方面也会利用规则漏洞获取最大利益,也就是平常所谓的“擦边球”。这个么,奥斯卡历史上是有“前科”的。最后,给您展示的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年的奥斯卡“攻防战”。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在奥斯卡颁奖前,要用怀疑的心理去质疑“奥斯卡”呢?我们的回答或许比较空洞,但符合逻辑。
第一:有人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纠纷。有钱的地方就有可能产生丑闻。
第二:奥斯卡的评委多达5000多人,和一般电影节相比,评委可监控的范围要小得多。那么,有没有可能左右他们的心理?我们认为,任何片商都不会在奥斯卡前选择无所作为。
当然,今天的专题并非是“奥斯卡大揭黑”。我们想说的是:电影工业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票房收入都在80到100亿美元左右摆动,从业的电影人员多达几十万,庞大的电影公司一夜间在资本市场上易手……在这样复杂的环境里,如果仍坚信奥斯卡是白玉无暇,评选过程没有渗透着各种商业势力台上台下的“努力”,是不是太“学院”了点儿?
所以,专门制作这期专题。让您在辉煌的奥斯卡夜晚来临前,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奥斯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