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先生,终于正式宣布对电影《霍元甲》的制片方提起公诉,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我们看到的霍元甲不是霍元甲,而是霍元乙。 以不是霍家人的眼光观看电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作为李连杰的封山之作,电影力图表现他的人生和武学感悟,所以要平,要正,要大气,要浑厚,而表达感悟的愿望是如此迫切和直接,以至于《霍元甲》几乎可以改名为“霍家学堂”,所有剧中人轮番登场,都是为着说道理,只差“正方同学”、“反方同学”、“你这不是恰恰证明了我方观点吗?”这样一些点睛之语。 即便这样,霍家后人还是大怒,列出五点严重失实之处,其中最重要一点,是影片中的霍家俨然绝后,可现实中的霍家其实人丁兴旺。 因此提起诉讼,似乎也对,似乎也不对。霍元甲已是一个民族精神、武术精神的品牌,对于这个品牌,人们只要求他承载正义和武学的力量,只要这种力量得以体现,别的细节都可以忽略不计。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霍家后人的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他们对祖辈有感情,还凭借着祖辈的威望开设学堂,电影一出,却要令他们忍受人们的置疑,心里自然舒泰不了。也有人置疑,当年黄元申版的电视剧《霍元甲》情节更加离奇,霍家后人为何缄默?其实也不难揣摩,一来当年人们法律意识并不强;二来电视剧尽管情节离奇,却并没有否认霍家后人的存在,更起到树碑立传的作用。20年后情况却有变,霍元甲已名满神州,已不需要什么人和什么文艺作品来为霍氏品牌添砖加瓦,如若不是彻底的锦上添花,就等于是对这个品牌的损害,换谁也不情愿。 作为一个写作人,我异常奇怪,为什么编剧在凭空制造这样的情节时,完全没有考虑到它是有争议的呢?会在事后招惹麻烦呢?用别的情节,也完全可以为霍元甲思想的转变提供动力。然而一看到编剧的名字,我立刻明白几分,该剧的编剧,是著名的编剧王斌先生,曾是喜剧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的编剧! 现实就是这样,掌管发言权发放的人通常是没有辨别力的,而你只要获得了发言权或者别的什么权,就可以毫无节制、从不自省地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