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你是谁的托?”还差10分钟到15时的时候,坐在记者后排的中年男人凑了上来,低声说:“你给我们的节目叫好,我也给你的叫好,大家互相帮忙,争取都能上春晚。”
2005年12月31日15时,是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第四次审查正式开始的时间,这段对话也发生在这次审查的过程中。为什么春晚有“托”?
原因:现场口碑决定节目是否通过
在节目审查开始前,春晚语言组的主创人员汪洋向观众传授“经验”:叫好和鼓掌还是不可少,下场的掌声要比上场的大,笑的时候要稳、准、狠,笑声大小要体现出大包袱、小包袱的区别。
当李伟建和武宾上台表演相声《如此标语》时,后排的男人们开始恪守职责:台上抖出“祖传大膏药、专治老中医”、“努力提高文化水平、限高4.5米”包袱时,中年男人们发出响亮的单音节“哈!”;到“禁止近亲结婚、节约国家能源”,“科学技术送到家、厕所右转”等包袱时,他们的发音已经增加到“哈哈哈”,并伴有热烈掌声;等到“投案自首是犯罪,别着急,拐个弯,分子的惟一选择”时,他们恰到好处地声音上扬,发出了“哦———哈哈哈”的“大包袱笑声”,掌声也更加猛烈起来。
据了解,往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审查时,“现场口碑”就能决定节目是否能够通过。不过后排的男人们可能还不知今年春晚评审方式的新变化。据2006年春晚总协调秦新民介绍:今年春晚已经决定不再用审查时的现场叫好声多少来判定节目上还是不上了,他们第一次决定,更多考虑电视机前的几亿观众。同时,对于传闻赵本山和冯巩为了5日的终审现场各自能安排的“托”的数目已经打起来的消息,他也予以否认。现场是否还有“托”?
观察:叫好声整齐划一
冯巩的相声剧《跟着媳妇当保姆》上演时,叫好声是从观众席中部传来。冯巩一亮相,甩出口头禅“观众朋友们”,台上马上有人接嘴“我想死你们了”,同时整个中部坐席以及演播室两边偏前部分,爆发出整齐划一的叫好声。
这是冯巩和牛莉今年第二次参加审查了。这次的剧本是讲老公不放心老婆到城里打工,跟踪到城里吃醋斗嘴的事。冯巩上来先拿李咏开涮:“‘驴脸’的称呼是随便能给你的啊,那个称呼永远属于主持人李咏,那个长度,非‘长’6+1啊!”紧接着,朱军上台,被拉进来充当“城里人”,基本上负责点题:“城里人有乡下人的梦想,可乡下有咱城里人的爹娘。”
在王平和郑健的《好好说话》上演时,全场只有礼貌性掌声,观众席最左边发出的一个孤单并且频密的叫好声特别惹人注意。让后排的中年男人发出呼噜声的,是魏积安和郭冬临的小品叫《实诚人》。哪些作品不用“托”?
回复:特色决定生存
春晚对台湾相声演员刘增锴、朱德刚的介绍是:“研修相声17年,经常拜大陆的名家为师,这是首次来参加春晚,也是首次来北京向各级领导作汇报演出。”这对台湾相声组合刚刚在北京的小品大赛上获得了海外组冠军,参赛的作品叫《很难说的国语》。那个作品稍加修改,改名《学说普通话》进军春晚,是春晚核心导演组主创们非常看好的南方节目之一。也因为特色决定了他们有生存的空间。
另外一个被看好的南方小品是四川方言小品《耙耳朵》(软耳朵,指对老婆言听计从)。主演张德高坐在记者右边,观众席上只有他敢不时打开DV机拍一下片断。
而此时,后排的男人站起来点了点记者的肩膀,问:“你怎么谁都不叫好,你到底是谁的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