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pic.sohu.com/images/picjs/look.gif) 怪异的举止、表情,神秘的投影,12月23日的下河迷仓,一幕幕奇诡的画面在这里出现 |
昏暗的下河迷仓内,几柱光束打在这个仓库式的巨大空间里,场内散置着摆放水果和零食的大小桌椅。舞台一边,一桌人正围食火锅。吧台边,两个黑人正卖力地打着鼓点,配合着世界知名的打击乐团“破铜烂铁”的演奏画面。赶来参加活动的人群穿梭在空间之中,影像、装置散落在身边的各个空间,而张献的话剧新作《安提戈涅》和肢体戏剧《暗踢功舞蹈》也相继上演……圣诞前夜,一个名为“隐体宫”的“超戏剧”演出在下河迷仓上演,测不准、草台班、组合嬲等众多民间表演团体聚集在这里,以观者和演者的双重身份,参加“下河迷仓原创俱乐部”成立庆典。
这是一个介于派对和戏剧之间的活动。没有纯粹的观众,也没有纯粹的演员,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组织者解释说,隐体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只是“Anti”、“Gone”的音译,它和当晚上演的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Antigone)有关,但不意味着那天的聚会是为看戏或参与戏剧讨论。隐体宫,只是一次特殊嬉玩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名称。
虽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演出,但这个活动的灵感却来自于“超戏剧”———一个源自“超文本”的概念。主办方介绍说,它是一种具有多个空间和时间、内容多头推进的戏剧,并列、打断、跳跃、拼贴,并且自然而然将参与者融入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的处境中,有着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两种剧场形式。而“隐体宫”则选取了现实空间做实验。
这个概念是否植入了每个参与者的内心,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当晚场面热闹得很。演员不是站在台上,而是神叨叨地走来走去,边嗫嚅着台词边到桌边觅食,以剧中角色的身份向观众行乞。观众也得到了参与“创作”之中的机会,和“表演”着吃火锅的一桌人抢食。吃喝拉撒,哭笑打闹,人的每个行为,都是这个在昏暗之所上演的所谓“超戏剧”的要素。
据介绍,这个活动既是“下河迷仓原创俱乐部”的成立庆典,也是这个民间演剧场所正式运营的第一个活动。由于每年只象征性地收取50元的费用,场租全部免费,现今在俱乐部注册的会员已经有八九十人之多,有10个以上的民间剧团在此排练演出。按照王景国的期望,下河迷仓应该每天都能有灯亮起来,他的“先锋”立场应该屹立不倒。多年前和王景国相识在纽约的剧作家曹路生在现场显得异常亢奋:“一切都跟我们在纽约参加的戏剧活动相似……上海戏剧有了这样的空间,就多了几分新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