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歌》的美丽与哀愁 12月8日晚看了音乐剧《电影之歌》,经过和座椅两个半小时的亲密接触之后,《电影之歌》嬴来了满场掌声。 凭心而论,该剧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可是说“好”又觉得有点问题——观后和一个朋友吃夜宵的时候略一交流,发现我们的感觉相似——太突出的舞台美术效果盖过了音乐剧本身,导演张婉婷没能压住舞美总监叶锦添,反而被叶的光芒所包裹,以至于使得最后一场结尾戏的舞美部分有点“搞”,有点多分炫耀,以至于那个沉默的“高跷”显得画蛇添足。 我看的是A角版本,即男主角华影生由庾澄庆扮演,女主角清清由袁泉扮演。据说B角高虎也唱功了得,只是无缘得闻。A角版本中,庾澄庆唱功不消多说,演技尚可,但还需提高,部分地方有演戏痕迹,似乎太用劲了,过犹不及。中戏科班出身的袁泉演技就不用说了,人物塑造的在情在理,令人没料到的是她的唱功也好,也许和曾的学唱京剧的经历有关吧。 对于《电影之歌》,我有个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剧本,剧本太中规中矩,真所谓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另外该剧的很多情节,有点匆匆,太匆匆,似乎还没开始就急急地煞了尾,如解放后的17年电影,许是香港导演张婉婷对这部分大陆电影的历史不太熟悉,故而大踏步地前进了。 还有的剧情经不起推敲,假的很。例如,华影生既然是上世纪30年代的著名导演,晚年时又是致力于电影教育的电影学院教授,那么他那因战争而流落香港的妻儿又怎会联系不到他?直到他一把年纪,妻子素君已经故去了,儿子、孙子(已成著名香港影星)才寻到他?内地和香港影视界似乎早就互有往来吧,何必非等到电影百年? 不过此剧还是不乏亮点,其中有场戏讲述抗战开始后,影生、清清、素君(带着和影生的儿子)各自在茫茫人海中依托着民族命运的大环境而各自飘零、走着各自的命,受着各自的运,此时的三组人在舞台不同角落,随着转动的舞台沿着不同的方向漂移着、漂移着——世间沧桑与民族伤痛一起如同五味瓶般缓缓打开,不仅在角色中间酝酿出“回忆之瞳”,也将这种情绪推向观众,如同清晨弥漫的雾,笼住了整个保利剧场。 对于此剧的音乐部分,有个小女友说:“太简单了。”其实简单流畅、琅琅上口才是音乐剧音乐该有的味道,能被观众耳熟能详的传唱该是一部音乐剧应该具有的素质吧。不过此剧的音乐是简单,当时听后会记得旋律,立马会哼唱。可是洗洗睡后,看着翌日的冬阳,又会有片刻的迷茫,那个调调是什么呢?也许这个理由可以促成一些人再去看看高虎张彤的版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