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单骑》提前接受圈内人士考验 影片内容并非是爱情和黑帮追杀主题 新片抛弃商业电影题材———
近日,《千里走单骑》举行了两次亲友场放映,提前接受记者和圈内人士的考验。当大幕拉开,远去了刀光剑影,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值得让人反复咀嚼的质朴情感。张艺谋及其全新的“谋家军”亲手揭开《千里走单骑》神秘的面纱,让之前媒体的种种误传也不攻自破。
最大误传:爱情?厮杀?
由于《千里走单骑》拍摄和宣传都十分低调,媒体上最大的误传就是对剧情的猜测。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是:“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一对日本父子和一名中国姑娘的故事,片中的儿子从事戏曲研究,不幸患上绝症。父亲为了实现儿子的夙愿,带他到中国学戏,日本小伙同一名中国姑娘相遇,两人逃脱黑帮追杀终成眷属。”记者看片后发现这个版本中“爱情”和“黑帮追杀”部分纯属空穴来风。
新片中张艺谋抛弃了商业题材,选用了最简单的故事和最简单的叙事方式。影片的主题是父子亲情,讲述一对日本父子和一对中国父子各自之间深深的隔阂,以及试图达到理解而作出的种种努力。
最大困难:高仓健VS群众演员
大量地选用群众演员虽然是张艺谋的强项,但是也给拍摄增添了很多困难。张艺谋感叹:“群众演员演戏还比较费胶片和时间,拉长了拍摄的过程。”高仓健拍摄了100部电影,但和非专业演员对戏却是首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他表示:“我和四位导演合作过,但是没有碰到一个职业演员还是四十年来的第一次。”对于这位有丰富表演经验的老人来说,这个新鲜的体验成了最大的挑战。高仓健尝试用新的沟通方法,克服语言的障碍,抓紧一切时间和中国的演员们细心地交流,甚至边教边演。高仓健学会的第一句中文是:“辛苦了!”张艺谋激动地说:“高仓健是我接触过的最了不起的演员,最有人情味的演员,有他在,我就相信自己的决定没错。”
对话
张艺谋谈“回归”:我还是我
《英雄》和《十面埋伏》之后再到《千里走单骑》,被媒体广泛称作是张艺谋的回归,然而张艺谋却并不认同,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一直坚持做自己,我还是我。”
张艺谋说:“我只是拍自己想拍的题材,只是拍摄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电影形态,自然会用不同方法。五六年以前,也就是拍摄《英雄》、《十面埋伏》前,我就跟高仓健约定双方合作。这是我一直期待的合作者。如果说,有什么回归,那就是这次我选择的是我最熟悉的电影表现手法,比如用群众演员。”
提及《英雄》和《十面埋伏》曾经引发的评论围攻,张艺谋依然憨厚地一笑,大方地说:“我不太在意,因为顾不过来,评论太多了,而我手头的事情也很多。如果按照每一种批评来修正自己,反而会迷失。还是那句话,艺术无法做到完美,有批评也不奇怪。”
链接
张艺谋的几次转型
《代号“美洲豹”》:娱乐尝试
1988年张艺谋导演了影片《代号“美洲豹”》,该片虽然反响不大,但在当时的娱乐片中已属佳作。
《大红灯笼高高挂》:色彩华丽
1991年,张艺谋执导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标志着张艺谋风格的形成———色彩华丽。
《秋菊打官司》:纪录片手法
1992年,张艺谋执导影片《秋菊打官司》,用纪录片的手法叙事。
《有话好好说》:都市题材
1996年,张艺谋执导影片《有话好好说》,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策划,他终于找到了这个新的突破点———都市题材。
《一个都不能少》:用群众演员
1998年,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没有起用专业演员,影片拍得真挚、流畅、感人。
《英雄》:挑战武侠片
《十面埋伏》:陷入重围
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张艺谋连续两次拍摄武侠题材,在电影票房贡献上,达到顶峰。批评声也接踵而来,张艺谋陷入了“十面埋伏”式的声讨围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