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开时,一个时代以浓缩的形态复活了。那是一个持续了数百年的场景:为了生活,为了希望,为了未来,在女人们的泪水里,男人们朝西走去。这个过程被史学家和山西人称为“走西口”。三百个舞蹈演员真情地演绎了这动人的一幕。一把酸枣是一台舞剧,这颗“酸枣”的孕育要算在2002年的夏天。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决定搞一台晋商题材的舞剧,这个想法和著名舞蹈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一拍即合。于是艰苦的案头工作开始了。2003年春,非典正在肆虐,当几乎所有的人都蜷缩在家里的时候,张继钢和他的创作班子却钻在北京的招待所里日以继夜地摸索着。他们就像一批远离现实的追梦人,沉浸在历史的大梦之中。确切地说他们更像是一只春蚕,一缕缕一寸寸地吐着生命的蚕丝! 张继钢真是一个舞蹈的精灵。他总能在壮阔的生活表象中找到最本质的细节,更善于用舞蹈表现那刻骨铭心的至情至爱。在这部表现晋商题材的舞剧中,他没有理会商业的算计,没有描写商海的沉浮,没有被宫殿般的晋商大院和富丽堂皇的装饰所淹没,而是找到了一颗酸枣。 故事开始了。小伙计在情人酸枣的鼓励下随着走西口的人群远去了。思念是难耐的,劳作是辛苦的,梦境是香甜的。两个年轻人只能在梦里团聚、倾诉、缠绵。小伙计终于成功了,然而当成功和美好的爱情就要结合的时候,因财富而起的罪恶也相伴而生。为了谋求家产,大伙计在酸枣的荷包里下了毒,导演了一幕人生的悲剧。 酸枣,是北方最常见也最不起眼的果实,张继钢却在这里赋予了它极其丰富的内涵,使它成为了高复合的象征物。它既是女主人公的名字,也是男女主角的定情物,既是两个人寄托相思之情的信物,还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关键工具。在全剧最后一幕,疯了的酸枣和荣归故里的小伙计再次相逢,手拿酸枣,你喂我一颗,我喂你一颗,在相互的关爱中幸福地死去……这把酸枣更成了这对苦难恋人生死与共的相依之物。 舞剧是舞蹈的艺术,双人舞更是舞剧刻画人物的核心。全剧从《告别》、《偷回》、《梦寻》、《回归》到《诀别》共用了五段双人舞,层层推动,丝丝入扣,使两个人的感情得到了一步步强调和升华。领衔主演的邱辉、田芳更是用高超的演技把舞段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双人舞相互呼应的是新颖独特的群舞。《团扇舞》婀娜多姿,《伞头秧歌舞》激情如火,《红灯贺喜舞》千变万化,《盘鼓舞》张弛有度,《驼队舞》气势宏大,既展示了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也结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既有现实主义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也有充满绮丽幻想的浪漫主义品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音乐。在音乐中我们不仅听到了《想亲亲》、《看秧歌》、《绣荷包》等耳熟能详的山西民歌,也感受到了开拓的壮丽,风光的辽阔,情感的细腻,心灵的震颤。它不仅为舞蹈提供了节奏和律动,更渲染了气氛,刻画了人物,深化了主题。 另外,精制恢弘的舞美也是该剧的一大特点。青砖老墙贯穿舞台,高屋瓦房层层叠叠,大漠荒原苍茫,牌匾门板巍巍,花墙精美,长城斑驳,处处都体现了创作者的匠心。可以说,这是一部集中了国内顶尖高手的世纪新作,是一支既有精品意识又有市场追求的舞台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