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的歌”剧照:左为杨俊饰演的梅芜,右为王晓青饰演的华容。记者刘洪洋摄
江城首部雅皮剧《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亮相后,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他们怎么评价雅皮剧呢?昨日,数十位观众和文艺界人士聚在一起,为“伤心的歌”把脉。
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观众,几乎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夸赞该剧清新雅致,在时下的舞台上就像一股清新的风。一位中年女观众很感叹地说,“看戏还有书读、有茶喝,在武汉是非常稀罕的体验。进门去一看那些‘长’到观众身边的树,一下子就进入了情景”。来自高校的女生则感觉剧中女主角华容的情感和经历很有感染力,和她颇有亲近感。另一位女观众觉得该剧讲述的情感非常细腻,给了人物在小说之外的美感,是“话剧中的韩剧”。
和普通读者不一样的是,来自文艺界的人士更多地从专业角度来考察“伤心的歌”。编剧李冰认为,全剧写意大于写实,填补了武汉话剧舞台上的空白,方方的参与大大加强了该剧的文学含量,小剧场的形式又让该剧从心理空间上“逼近”观众。
剧中“读者”角色的设置成为大家公认的神来之笔。表演艺术家鄢继烈称,“读者这个载体太好了,既能带着观众入戏,又能跳脱出戏外,体现理性的思考。”在评价演员的表演时,观众们都肯定了演员的表现,并惊异于票友们能有如此精彩的表现。“他们的表演都很朴实,但都找到了人物的状态,非职业的演员做到这样不容易。”
此外,音乐的选择、读本的设计等都受到了观众的称赞。来自武汉工业学院广告系的同学们还从推广的角度,为该剧的宣传、票价等细节提出了意见。(记者王娟实习生邱祥吉)
【挑刺】
结尾突兀 节奏太慢 音乐单薄
记者王娟
夸起来赞不绝口,但提起意见来,观众们也毫不客气。试演中老六冲上台去的结尾让大多数观众觉得“突兀”,老六的武汉话也和全剧的雅致风格冲突。一名观众表示,加强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性是对的,但现在的设计太简单,也破坏了感觉。李冰更称,这个结尾是把剧中人形而上的东西具体化成了“形而下”,指向不对。
一位女博士则对人物提出了修改意见。在她看来,华容的个性太过被动,被“忽悠”的过程完全被人牵着走,不太像个现代女性。此外,该剧的节奏问题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所在,开场的20分钟几乎让人坐不住。李冰的一句“节奏要调整,但优雅的风格要保持”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舞台演出经验丰富的鄢继烈则从表演角度,给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就灯光问题给予了指导。大学生们认为,虽然现在的音乐运用已经很精心,但仍然有些单薄。
【争议】
女二号之俗如何把握?
记者王娟
讨论中,女二号“梅芜”的戏成为大家的焦点。虽然都认为杨俊的表演非常出彩,但因为对人物的不同分析造成了两派意见。一种声音认为“梅芜”俗得不够,还应该通过服装的不谐调搭配来更充分地体现她的俗。另外,作为黄梅戏的演员,杨俊的普通话并不标准。
另一方认为,“梅芜”的外表不能过于俗艳,毕竟她是经过了蜕变的,也是精心修饰过的,而不标准的普通话恰恰是通过改变外表修饰不了的,那是她生命中改不了的土“尾巴”。
鄢继烈表示,“梅芜”这个角色不应该尖酸刻薄,“梅芜同样是可爱的女性,她的变化是因为爱自己的家庭,想方设法去维护,找这个感觉就对了。”因此,她的戏两个字可以概括:“维护”。
方方:“毛坯房”还需“精装修”
记者王娟
因自己的小说《树树皆秋色》被改编为《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首次涉足话剧舞台艺术的我省著名作家方方,对这出戏相当关注。除了不停地改剧本,她还经常下排练场,和演员讨论表演的细节问题。
昨日的座谈会上,方方笑说自己喜欢看“大”戏,就是那种有社会背景、反映社会问题、有一定深度和力量的戏剧。不过现在这样的好戏不多见,主旋律的题材几乎都因为创造力的缺失沦为宣传而不是艺术,因此宁可做些“小格调”。“以我的阅历,已经过了做先锋剧、实验剧的年纪,自己也不喜欢那些看上去很热闹、但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想做一些温馨而实在的尝试。”
时下流行的一些市井剧,方方称其为“用来解决生理疲惫、哈哈一笑、以求解乏的东西”,而雅皮剧则是给精英人士消闲、让白领阶层享受的东西,重视情感的力量,雅俗而不低俗。“我希望‘伤心的歌’能像一双手,抚慰你的心灵。”
方方称自己对舞台艺术不太了解,仅从小说作者的角度看,“伤心的歌”这台剧还存在一些问题。“前面那些树叶飘飘的段落,太诗化了,我自己都不敢看。”由于演员都是“票友”,基本功不免有些问题,让方方觉得很可惜。“我们的声音表现还不够,现代化的手段让很多元素都失掉了,语言的功力和魅力不足。”
因此,方方把目前的这个版本比作还需要“精装修”的“毛坯房”。“如果在戏剧界,要求相对宽松一些,我打85分,但是站在文学的角度来打分,则要低一些。”
该剧的导演江兆旻和其他主创人员一起,记下了每位观众的发言。她表示,“伤心的歌”是一个在“沙龙”心态下创作出来的“沙龙剧”,目前正在按照大家的构想一步步精致起来。“喜欢戏剧、爱好戏剧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最强大的支撑。”她表示,该剧将参考各方观众的意见,细细打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