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金鸡奖将于下月颁发,组委会刚刚公布了金鸡奖的提名榜单。尽管本届电影节宣称要“劲吹改革之风”,然而在这份面目模糊的榜单上,既见不到过去一年票房骄人的《功夫》、《天下无贼》,也见不到在艺术性上口碑甚佳的影片《孔雀》、《世界》和《青红》。一位评委对媒体透露,《功夫》等未能入围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老评委认为这些影片“很无聊”,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影片列入评奖范围。 对于一项电影的评奖标准来说,“无聊”真是一种骇人听闻的提法,意思是“就是看你不顺眼”。且不说这样一部“无聊”的影片如何能够在国内获得2亿元的空前票房,难道那数以千万计的观众购票走进影院就是冲着这份“无聊”?这未免也太低估了人民大众的审美趣味与智慧。让我更感疑惑的是,所谓“无聊”是怎样的一个标准?如此主观的一个词汇如何能够成为定夺一部影片生杀命运的标尺? 从入围本届“最佳影片”的名单中,我倒是看到了另一种“无聊”。《可可西里》早在上届金鸡百花节举行前就已经上映并且获奖无数了,本届入围的《独自等待》不久前竟然与去年的获奖影片《美丽上海》同时在电影院上画,而另一部入围的《我们俩》则从来没有公映过。而作为首次进入金鸡奖评奖范围的香港娱乐片代表,成龙的《新警察故事》到底比《功夫》“有聊”在哪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与另外两部主旋律入围影片《太行山上》、《张思德》放在一起更是不伦不类。 金鸡奖向来标榜自身作为“专家奖”和追求艺术性的立场,可是我们看到的评奖结果却是一届又一届的“双黄蛋”和从未与观众见面的“腹中蛋”。本届评奖看似大度地将港片扩容进来,却将多项提名赋予了港片中的大路货《新警察故事》,对《2046》等富有创意的影片视而不见。因循守旧的艺术定位与摇摆不定的评奖标准越来越摧残着普通观众对金鸡奖的信心。 窃以为,若想重振“金鸡”雄风,首先需要改革的就是评委会的人员构成。目前这个评委会中很多人都是已经连续担任了四五届的老面孔,年事已高的评委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而事实上电影院里看电影的绝大多数是中青年观众,这种年龄和身份导致的欣赏趣味的差异直接影响了金鸡奖的代表性,因此才有“无聊”之论的出笼。评奖的标尺只有掌握在那些与广大观众的审美情感息息相投、又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新一代专家手中,才能重塑起这只令人信服的“金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