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张文伯)《面纱》女主角娜奥米·沃茨出生于英格兰,在澳大利亚长大,15岁时开始参与电影演出,移居美国后在多部电影里出演小角色,直到在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中一人分饰两角,才获得美国影评人的好评。在美国版的《午夜凶铃》里,她的表演同样受到观众认可。
她在影片《21克》(21Grams)中饰演了一个沉溺于毒品和派对的女孩,改过自新以后却遇上一起灾难性的事件,生活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在第76届奥斯卡上,她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一个镜头只拍五条便通过
记者在《面纱》探班当日,没有赶上诺顿的戏,在现场等待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总算等来了娜奥米·沃茨的一个镜头。一位中方导演助理告诉记者,这个镜头拍的是初到上海的沃茨有一天去俱乐部私会情人查理,路上却碰到为抗议帝国主义入侵的爱国学生正在游行,不期而遇后将她当作反面典型团团包围。
据介绍,这场戏在戏里的时间约为45秒,由一个长镜头完成,导演卡兰则安排了两部摄像机在不同角度同时拍摄。在沃茨化妆的时候,她的替身演员配合摄影师和导演走位,一切准备就绪后,一身英国上层社会妇女装束的沃茨出场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这个镜头只拍了五条便轻松通过。
身边没助理爱煲电话粥
一起探班的几位同行都是第一次在现场观看好莱坞大明星拍戏,免不了怀着追星的心态对沃茨评头论足一番,“平易近人”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在娜奥米·沃茨做完造型之后,现场的准备工作还没有结束,沃茨便在影视基地的街道上煲电话粥,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每当有工作人员迎面走过,她还不忘报以美丽的微笑。
“她真人看上去比银幕上更漂亮!”一位同行这样说,“一点大腕儿的感觉都没有,身边连个助理都没有。”另一位同行说。不过对于沃茨的演技大家却是褒贬不一,这个镜头重点在于表现女主角吉蒂面对包围的惊惶不安,坐在监视器前,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有人说,“我觉得第一条更好,”也有人说,“应该和沃茨说一下,不要太夸张,有点过了……”那一刻,剧组仿佛一下子又多了几个导演。
■片场花絮
诺顿、沃茨不来电
在拍摄影片《弗里达》的时候,爱德华·沃顿和萨尔玛·海耶克一见钟情。《面纱》开机后,诺顿和沃茨的影迷网站论坛里最热的帖子都在讨论他们擦出爱火花的可能性。
按照剧本设计,费恩和吉蒂虽然新婚燕尔,但是这段婚姻却因为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出现婚外情而遭遇严重打击。费恩也因此才来到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线。不知是否为了培养情绪,沃茨和诺顿在片场表现得并不像一对情侣,在戏外也没什么话,如果赶上其中一方没有镜头,基本不会待在片场。而据剧组人员透露,沃茨和查理的扮演者列夫颇为热络,即使是去外滩游黄浦江也成双成对。记者在现场看到沃茨打电话的时候,也是躲在供列夫休息的房车里。
“同志们,辛苦了!”
导演约翰·卡兰名气不大,却是剧组公认的第一大帅哥。入乡随俗的卡兰要求导演助理给他起个中文名,最后卡兰选中了“强国仁”这个名字。
起完中文名,还要学说中国话,具有喜剧色彩的是,卡兰最先学会说的既不是“谢谢”,也不是“你好”,而是“同志们,辛苦了!”每天收工的时候,他都要用这句话和大家告别。
夏雨英语刚刚好
博纳德女士告诉记者,选择黄秋生和夏雨加盟这部影片不仅是看中演技,“这几位中方主要演员在影片中都有不少英文对白,但是他们的角色本身又是中国人,所以英语不能讲得太好。”博纳德还特别透露说,黄秋生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角色,而夏雨则是用英语直接和导演聊过之后,被当场选中的。
服装都是老古董
影片以上个世纪20年代为故事背景,在服装的选择上也特别考究,剧组请到精通英式服装的设计师麦尔斯亲自操刀,她在自己的工作间向记者展示了为女主角沃茨剪裁的十几套服装。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些衣服在记者眼中平淡无奇,可实际上件件都是有将近百年历史的老古董。
车墩再现旧英伦
在车墩影视基地已经被上百部电影用“烂”的景地拍出新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由于全片都确定在中国拍摄,所以在影视基地的“南京路”被重新改建成上世纪20年代旧英伦的街道。
有趣的是,经过改建的街道被命名为“爱德华街”,而用于拍摄全片最后一场戏的鲜花店则以导演的儿子“FISHER”命名。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面纱”,共找到2,059,210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