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天蓝)明日晚,戏迷朋友们期待已久的焦菊隐版话剧《茶馆》终于要开张了,这是继1958年人艺老一辈艺术家于是之、蓝天野、郑榕首次演出《茶馆》后,近半个世纪以来人艺第二次排演焦版的茶馆。
恢复老版演员紧张
虽然此次启用的是1999年导演林兆华版本的腕儿们———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主演,不过在连日来的跟踪采访后,记者获悉,其实对于恢复老版的演出,演员们还是较为紧张的。此外,因为是恢复老版,导演林兆华这次也退为艺术指导,导演的头衔还是挂为已故导演焦菊隐和夏淳。
记者在连日的连排现场看到,此次的舞台布景都完全遵照老版进行设计和制作,林兆华将演员的走位,甚至灯光的强弱都按照老版进行严谨地调配,不过导演和演员们也表示,此次虽然是恢复,但毕竟演员都有变化,因此在刻画人物方面会做一些自己的调整和理解,据悉,此次演出将于10月16日结束,之后,该剧将踏上访问美国的行程。年底人艺纪念焦菊隐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中,该剧还将会再次上演。
原汁原味本来面貌
其实,对于此次恢复焦版茶馆,或许读者关心到底何为焦版以及和1999年的林兆华版本到底有哪些不同,这次演员的表演又将会有哪些新的亮点,林兆华告诉记者,对于这次复排他完全是恢复焦菊隐版本原汁原味的本来面貌,而在他的新版中则进行了剧本的缩减,一些民间的叫卖也被略去,林兆华认为,老版许多情节是受当时社会的环境所致,不过为了恢复原版他还是按部就班地还原,自己并没有添加个人的色彩。
林兆华现场指导演员排《茶馆》摄影/天蓝
导演访谈
林兆华:我想鼓动李六乙等人重新排《茶馆》把我过去删掉的都恢复了
新京报:能先介绍一下这次的排练过程吗?
林兆华:第一步先看录像。就是先按照焦先生那一版,老老实实地,把这几场戏总体气氛营造出来,包括舞台的调度,最主要的是节奏的变化。从工作来说,第一步是解决这个问题。
新京报:许多观众可能都看过你1999年的版本,对焦版还很陌生,能具体说说你的版本和焦版都有哪些不同吗?
林兆华:这次是把我过去删掉的都恢复了。比如在林版中刘麻子的一大段台词删掉了,不过今天看来,这句台词很好,我估计当时是怕引起联想所以才删的。
还有这次青年学生闹革命躲进茶馆那段,我当时也删了。不过那时删节并不是为了缩减时间,老版加学生的戏主要是为了充实学生运动、革命这条线,所谓的加红线。我想那时候加红线也不是焦先生的本意,应该是受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制约。还有结尾,我那版结在沈处长视察茶馆那一段。
老版则不同,王掌柜一上吊,前区灯一暗,后区的光,阳光明媚,唱《团结就是力量》,预示着光明的前景,就是一个光明的结尾。我想那也是从当时的政治历史意识形态去考虑的。
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灌注到演出过程
新京报:你曾说焦菊隐学派的特点是将现实主义风格和戏曲写意结合得比较透彻,在剧中的体现有哪些?
林兆华:处处都是,比如说每个演员上场的亮相,焦先生不是把戏曲亮相的因素摆在那里,他处理人物的出场,包括第一场,整个舞台的流动感,包括整个戏的节奏,是一个总体的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灌注到演出过程中,因为光一个亮相,原版的戏曲的因素是最简单的一个方式,他融入整个的戏中,这是他最高明的地方,焦先生是东西方戏剧学贯中西的一个导演,50年代这样的导演没有几个,所以我觉得用民族化的概念总结他是不全面的。
新京报:那你认为自己结合了多少、学到了多少?
林兆华:从我自己的创作来说,中国的传统戏曲,中国说唱艺术,包括评弹,二人传,中国传统的戏曲美学给我一个精神的自由,我在舞台上,空间人物的表演,以及对于总体节奏的把握,很自由。如果用写实戏剧,或布莱希特体系的所谓陌生化效果,来做我的戏剧恐怕不是我现在这个样子,我也不是这样做的。
所以我在80年代排《野人》的时候,心里非常明确,戏剧舞台没有不可以表现的东西,这个概念是我从中国戏曲文学中学到的,它让演员随时上天入地,演人、物、神、鬼无所不能。
戏剧的状态越糟糕《茶馆》越有人爱看
新京报:今年戏剧市场整体状况都不好,《茶馆》会成为一剂强心剂吗?
林兆华:戏剧的状态越糟糕《茶馆》越有人爱看,现在我们的戏曲缺失什么?原创的真正有质量的戏剧,这些年没有多少,90年代以后的过士行,出类拔萃的一个作者,出了一个戏———《厕所》,结果却因为脏话的问题扯着,很没有意思。
新京报:这个戏的第一场和最后一场是最精彩的,你觉得演员演得怎么样?
林兆华:我觉得这三个演员,三个老头,刘麻子,唐铁嘴等主要人物包括康顺子,都挺到位的,因为你不能要求新一代的年轻表演艺术家去和当年的老一代的演员如于是之相比。那一代是里程碑,历史已经过去了,恢复也恢复不来。但他们至少努力了。
新京报:20多年前北京人艺的《茶馆》曾去德国演出,现在还是让它代表我们国家最高水平的作品出国交流,这是不是有点悲哀呢。
林兆华:这不是茶馆的悲哀,是中国戏剧现状的悲哀,再有,茶馆的表演、导演是一流的,就是说现实主义的珍品,现实主义的经典不会过时。经典的要推,新的东西照样要出,我就想鼓动李六乙等人重新排《茶馆》,这才表现一个国家剧院的生命力,光这样描红的做法,这样的继承传统越描越黑,没有发展就没有继承。(专题采写/本报记者天蓝)
老版茶馆
由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茶馆》首演于1958年3月,当时身为北京人艺院长的戏剧家曹禺先生在看了戏后极为兴奋地对老舍先生说:“戏中的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林版茶馆
林兆华版本的《茶馆》。其实,林版最大的改动便是对《茶馆》结尾的修改,老版的结尾是王利发的上吊自杀,而林版《茶馆》则是结在沈处长的出场,此外,在舞台风格和表演形式上林兆华导演都做了新的变化与尝试。
导演点评
复排,这是没有自我的
从人物来说,当然老舍先生这个本子的基础人物挺丰满的,在我的版本中我要求演员更生活更自如一些,我也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强化一下表现的力度。新版最困难的就是确定王利发这个角色,我犹豫了好长时间,因为原来的王利发是瘦瘦的样子(于是之扮演),现在则很胖(梁冠华扮演),在视觉上就有大的差异,观众能不能接受?但是我反复考虑,主要取他的表演,还有,就是梁冠华本身的幽默感,别人是学不来的。
这批演员再怎么描和老一代演员也有差别。这次我已经谈得很坦率。我为什么连导演都不登,因为既然是复排,那不是一个导演应该做的,我就是按照焦先生的调子,处理和整合老《茶馆》的表现形式,这是没有自我的。其实你们都能看到,平常我排戏,更多都是自我的扩张,表现自我心理。我可以明确地表示,这次我就是让观众看看,几十年前的茶馆,焦大师排的里程碑的作品是这样的,上世纪60年代出现这样的作品,真是一个奇迹。尤其那个时候焦先生提出中国学派,我这次的激情在于,焦先生是一个我非常崇敬的戏剧大师,我总说我是北京人艺的儿子。我对焦先生的导演艺术,焦先生的中国学派,我认为是下了工夫学的。
专家点评这一版演员更倾向影视表演
郑榕(人艺老艺术家)
焦菊隐在排这个戏的时候,费了很多的心思,焦的《茶馆》揭示了作者的目的,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要进行一次社会主义革命。这次演焦版《茶馆》,我觉得这一批演员更倾向于影视,更多的表演方法很生活化,这和过去的话剧表演不同了,但是他们做得很好,演员最怕的还是模仿。遗憾的是,他们和那个社会还是有生活的距离,这个不能弥补。
没有焦菊隐就没有如今的《茶馆》—田本相(学者)
林版《茶馆》布景较开放,观众注意力较分散,焦版舞台却很集中。有个环节普通观众并不知道,就是结尾的地方三个老人撒纸钱,其实当时是于是之等老先生在排戏的过程中自己想到的,得到了焦的肯定。在我看来,焦菊隐是中国话剧界成就最高的导演。一味的描摹自然不是办法,因此这次演员的表演也很重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茶馆”,共找到1,168,28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