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朋友,中国第一位“美女作家”缪永快当妈妈了。与此同时,她的另一个“小孩”——电视剧《律政佳人》挟在北京取得佳绩的余威,开始在数家卫视“上星”播出。让缪永非常“上心”的这部电视剧编、导处女作品,从“第一次”的角度讲,无疑是个成功起点。先于自身分娩的这一次“艺术分娩”,客观评价,我会打80分。
比卫慧、棉棉等更早,缪永创作的反映都市男女复杂微妙心态的长篇小说《我的生活与你无关》走红后,她就被媒体冠之以“美女作家”的雅号。但缪永不愿以此自誉,她更想拥有的头衔是“中国第一代新都市文学作家”。在“归来开放”之地,在深圳这样一个“市龄”仅25岁的新都市里,缪永心甘情愿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忠实的记录者。
《律政佳人》就是对这个都市这样一群年轻貌美的女律师的写真。许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律政佳人》的“精神祖母”是美国的《色欲都市》,但看完《律政佳人》后,你会对“中国版《色欲都市》”的说法嗤之以鼻,因为两者只有外壳相似,精神实质迥异。
无论是钱小美、苏苏、艾嘉,还是柳夏会、蓝鸿鸣,他们身上都没有任何美国式的开放、滥情以及玩世不恭,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严谨而认真。调侃男人,谈论感情,喜欢“泡吧”,在这样一个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硬要把《律政佳人》插上“女权主义”的标签,无法概括这个时代相对于过去的巨大进步:女人能当好律师,女性也可以很惬意地享受生活,这是一种基本权利,而非刻意争取才能获得的权利。《律政佳人》跟波伏瓦式的质问“为何女性是第二性”决然不同,它没有把精神实质放在为女性争取同男性相同甚至超越男性的地位上,它只是客观反映生活在都市的这样一群优秀女性。10年前没有这样一群人,10年后有了,很真实,这就对了。她们跟男性比怎样?这并不重要。
在缪永心中,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把这四个“容貌好,学历高,收入高”的女律师跟她们身旁的男士和瞬息万变的社会发生合理、有趣的化学反应。《律政佳人》的成功证明她找到了这把钥匙。无论是跟片中音乐一样轻松的剧情,曹颖、王雅捷这帮演员的卡通化演绎;还是画面的干净流畅,服装造型的别具一格,都反映出缪永的第一部戏找准了“节奏”支点。都市轻喜剧,说明它轻松、有趣,既是开心果,又是口香糖,《律政佳人》树立了“都市轻喜剧”某种类型范本。
跟《律政佳人》题材类似的还有《好想好想谈恋爱》等“应景之作”,它们的投资、阵容可能超过了《律政佳人》,但我觉得最叫好,最叫座的还是这部《律政佳人》,这并非主观论断,而是有收视率数据作依据。《律政佳人》能脱颖而出,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缪永同时是编剧。作家出身的她很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情节来承载主题,她明白都市剧的真实性和时尚性都很重要,在剧情安排上,她绝对懂得“夺人眼球”。
内地的都市剧以前最让人诟病的是夸张得离谱。明明开的是奥拓却被吹成了奥迪,北京人偏要扮成东京人。真实生活跟戏剧生活差距几乎以“光年”计算。《律政佳人》力求避免艺术创作上的浮夸,追求时尚元素但决不哗众取宠,里面的一些服装,是缪永自己设计的,颜色新潮,款式流行,但穿起来很配,没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缪永从不讳言对时尚的追求,但她更清楚自己的作品最终受众还是些一般观众,因此她把“大众接受”作为标尺,努力做到二者统一。在情节上,缪永秉持的原则是“奇而不怪”,里面几乎所有案例都有现实所本,缪永把一些能引发思考的“社会新闻”“法制新闻”在保持真实性基础上作了很好的艺术加工,因此,剧情精彩不唐突,流畅、生动、贴近生活。
《律政佳人》里面请了戴军、李维嘉等知名主持人客串,这些人的风格跟整部戏相当契合,这也说明了缪永的功力。主题歌《我的女友不落伍》很好听,一看,居然是缪永先生作的词,他先生是上海交大的高材生,虽是首次作词,但跟缪永一样,手艺纯熟得不象“初哥”。不过,我想,他心里真正想写的大概是《我的老婆不落伍》吧。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律政佳人》”,共找到53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