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关于《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的通知引起最大的争论是“港台腔”。中国方言何其多,为何矛头独指“港台腔”?这个问题其实在《自律公约》8月提出来时,已遭到炮轰。 所谓“港台腔”,从诸多“错例范例”来看,其实说的是“琼瑶腔”——“好”字开头的造句,发嗲的声音以及高密度使用的叠词。这些不用广电总局来禁,大部分观众已是摇头否定过的了。但是广电总局突然将范围扩大到“港台腔”就难免引起反弹了。抓狂、单挑、劈腿、超郁闷……都是从综艺节目和偶像剧中繁衍开来的。词语能够流行,多数是因为它够形象。既然是群众津津乐道的,又何须强制不得使用?再举一例,连“体认”、“愿景”这两个原本仅在中国台湾使用的词都被收录进新版《汉语大辞典》了,难道我们一定要拘泥于此? 这些暂且不论,禁用“港台腔”引起反弹的祸根其实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存在着地域的歧视。我泱泱大国方言何其之多,东北话长期垄断小品节目;刘仪伟还常秀“川腔”呢,凭什么独“港台腔”有罪呢?最怪的是,主持人本身就不乏操着“东北腔”的鄙视“南方口音”道:“这舌头怎么就伸不直呢?”都是非标准普通话,难不成直着舌头更高级? 首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将矛头独指“港台腔”,似乎没道理;广电总局竟然加以推广,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从广电总局近年来频发通知,屡屡被骂,但依旧不为所动的情况来看,我们的确拥有了更多的民主。周昭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港台”,共找到3,721,86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