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推动: 海选
海选的方式本身,就定下了全民参与的基调,任何人都可以上去表现自己。这个在中国还算新奇的方式,一方面低到为自我认知有障碍的人都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另一方面,这些人的参与,也为看的人提供了更多取笑别人的机会。
第二推动:评委
区别于任何大赛评委的专业性和专家性、严肃性,海选阶段的评委们以残酷和自我表现而闻名,“你在不该唱的时候破口大唱”,“你五音都不全还来唱啊?”类似这种挖苦、讽刺和打击,尽管观众未必认同,但残酷评语的新鲜感和挑衅性,还是让观众一看再看,并且口口相传。
第三推动:短信
这是全民参与的超级载体,一方面是全民参与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超级在,由于选手们的命运将由短信决定,所以,在这个悬念和对选手认同感的驱动下,观众频频按动手机,从而为主办方带来滚滚财源。
第四推动:媒体
由于拥有话语权的优势,平面媒体疯狂介入并将超女狂潮推到极至。从版面到人力甚至财力(制造活动)等全面的投入,甚至不惜剥夺读者阅读其他信息的权利,最终,给读者造成的疯狂效果是这样的错觉:这个时期的娱乐,除了超女就是超女。
第五推动:网络
当大部分媒体还没有失格到放大粉丝之间口水战的程度,网络就成了另一个全民参与的主要战场。发布所谓黑幕的、打口水战的、拉票的,任何人都能以任何立场发表任何内容,挑动任何事端。甚至,无法从官方渠道得到消息的媒体,都从网上获取资源。 记者 刘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