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厕所》看时代变迁(图) |
|
|
YULE.SOHU.COM 2005-08-24 14:32
来源:
新民晚报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 收藏本文】
【热点排行】【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
|
——国家话剧院第二届上海话剧周大戏看点之二
在中国话剧史上,老舍的《茶馆》以旧中国三个时代为背景,上演了感动观众的北京人的悲欢离合;本世纪初,国家话剧院又以人像展览式为结构,创作了一部表现上世纪70、80、90年代北京人精神面貌变迁的话剧《厕所》。看这部号称“蹲着演的话剧”,观众看什么?
订票电话:962288
真正厕所上舞台
《厕所》是编剧过士行“尊严三部曲”的第一部,该剧用新奇有趣的角度,通过一个管厕所的人在这30年间和一些上厕所的人的接触,写出三代人的经历和变化。
由于《厕所》的主要平台是厕所,所以如何让观众们感觉自己面对的是真正的厕所,着实让编剧和导演费了一番周折。在剧中,人们可以看到上世纪70年代没有挡板的灰砖厕所,人们提着秋裤端着尿盆进进出出,排队上厕所的堵着门口,蹲坑的一溜排开;80年代的仿古收费公厕开始雕梁画栋,在每个坑间添置了颜色俗丽的隔板;90年代,厕所开始实行星级制,自动自来水、洗手液、烘干机样样齐全。
为了使演员表演上厕所时更加逼真,导演让他们穿起暗色的短裤,在舞台上大大方方地解裤子。“我们最初想做个两层的厕所,底下挡住一块布,演员只露上半身。”过士行说,但林兆华把这个“局部打马赛克”的方案推翻了,“不如真实面对观众,整体展示当时公共厕所的环境,反正观众也不会专门盯着你的屁股看。”
陶虹继续暴“粗口”
《厕所》在北京公演后,剧中的“粗口”依然是观众争论的焦点话题。有些观众能够接受这样的台词,一些男性观众则表示,认为能在舞台上“骂人”让人听着过瘾。另外一些则认为话剧虽然好笑,但粗口让他们觉得不太舒服。
曾经在《最后一个情圣》里大暴“粗口”的小陶虹,这次在《厕所》中粗口不但更甚“情圣”,且都是带有浓浓北京味儿的土话。对此陶虹表示,剧组不会因为在上海演出而更改带有北京土话的粗口:“其实我并不介意说粗口,只要是符合人物情感的,再粗的口我也暴!”陶虹解释说,“‘粗口’不是骂人,《厕所》中的粗口是人物粗鄙内心的表露,都是流露人物内心的想法,是剧情和人物情感的需要。如果因为部分观众受不了而不说这些粗口,我觉得是对剧中人物的伤害,即使我同意,导演和编剧也不会同意。更何况,我也不认为少说几句脏话就能消去‘厕所’的味儿。”
播放相声做噱头
为了提示时代变迁,制造悲喜剧的气氛,《厕所》的每次换场都会放一段当时的经典相声。剧本里原有的设计是以马季的《友谊颂》作为开场的背景音,林兆华则把这个方法推广到换场。他给姜昆打电话,知道了上世纪80年代最典型的相声是《照相》,又给冯巩打电话,了解到90年代的代表作是《小偷公司》。于是,两段相声被当作串场,搬上了舞台。本报记者张艺
陶虹(右)在话剧《厕所》中
|
|
|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收藏】
【关闭】 |
|